2006年11月21日 星期二

精神障礙  自我照顧輕鬆做

【林汶報導】陽光普照的週末,位在台北市中山市場旁的身心障礙福利會館有段心靈對話悄悄地開始。是由康復之友協會主辦,前三軍總醫院社工師王芬蘭帶領大家討論精神障礙者如何自我照顧。其宗旨與目的在於幫助精神障礙者有效控制疾病,減少疾病的復發及功能的退化,使日子過得好,過得更有意義。

「朋友真的很重要,有話就需要說出來。」身為病患的小惠說,在自我照顧的方式中,朋友是很重要的一項。小惠娓娓道來自己的經驗,在生病前五年時,沒有任何資源管道可以讓她傾訴,把自己悶在家裡很難受,「孤單的感覺很恐怖,就是要找到朋友說。」進入社區互助團體後,不僅在同學間可以互相學習很多,老師也會適時給學員正向的訊息。

如何正確服藥也是一門大學問,藥的劑量是針對每個人量身訂做的。小惠說她服用藥物已經九年,有次覺得精神狀況不錯,便自己擅自停藥,結果停藥不到兩天就睡不著,因睡眠不足造成高血壓復發。不只心裡出問題,也造成生理上的負擔。面對用藥問題,王芬蘭說,按時服藥、定期身體健康檢查很重要。因為有時服藥帶來的副作用是睡不著,就會影響到肝功能。若沒有適時的調整劑量,就會影響到身體健康。

此外服藥的小幫手就是寫就醫、調藥紀錄表。如果病患的情況穩定,可以請他自己寫,若不行,可請旁人寫觀察紀錄表。主要記載服用的藥物在睡眠、食慾、心情等方面的影響。例如情緒方面有可能早上、中午都還好好的,但到傍晚就會有莫名想自殺的衝動。或是有重大生活事件的發生,某天心情特別低落,並不是因為吃藥的關係,原來是被上司罵了。

病患通常不會照實跟醫生說,因為多半會怕加重藥量。主動出示紀錄表才能使醫生更了解病患的情況,也較能掌握病情。有了這些記錄,醫生清楚病患用藥的反應、藥量多寡的拿捏。若不寫,用錄音或請朋友整理也是好方法,這樣重點才清楚。

閱讀和運動也是自我照顧的好方法,尤其當睡不著或情緒低落時,拿本書大聲朗誦,情緒也較能平復,王芬蘭說,「如果還是睡不著,就馬上離開床舖找別的事做。」而王芬蘭也建議患者可以藉由繳費作為自己去運動的動力,像是加入健身房或是游泳俱樂部,繳了會費,多半會抱持「不想浪費錢」的心態,督促自己動起來。

「運動時,呼吸較深,可紓解壓力、放鬆肌肉。」王芬蘭說,但在家運動的效果不比在外面好,第一很快就會怠惰,可找朋友一起出去運動,有伴一起才會持久;第二在外的刺激可使讓人心情好的褪黑激素增生,還有多曬太陽也可促進維生素D的生成。但王芬蘭也強調,雖然繳費的動力較高,但要是自願的才行。

王芬蘭說,向別人傾訴是好事,但說多少,如何自我保護和應付別人的關心都是很重要的課題。小萍〈化名〉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就業輔導中心的幫忙下找到工作。一開始面試時,小萍並沒有將病情告知主管,主管發現後就鼓勵她多與同事學習、多相處,讓她不再害怕跟人群接觸。

精神障礙者找工作前,面對的狀況很多,老闆是否理解自己的情況就是一個難題。王芬蘭也提出解決的方法,在進入公司前,就先給主管一張名片,這張名片是支持你、了解你或是輔導你的專業人士,請主管在你發生狀況時可以跟這位專業人士連絡,讓主管了解該如何處理狀況。「也可以跟媽媽連絡,但次數越少越好,免得上司覺得小孩不夠獨立」,王芬蘭說,社工師可以成為病友和主管間的橋樑,而病友們也要找到適合自己、照顧自己的人。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