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5日 星期日

登山教育 環保的根基

【黃玉蓉報導】曾經參與九二一大地震、台中金巴里大樓倒塌及中橫登山隊失蹤救援工作的歐陽台生,高山救難經驗豐富。他從國外的登山學校研習歸國後,便長期投入台灣的登山訓練工作,對登山安全和高山環境的保護不遺餘力。

「人與自然的關係,如果對自然愈關懷、愈注意,大自然便會給你回報」歐陽台生說,隨著從事戶外探險活動人口持續的增加,健行和露營活動量也相對提高。戶外活動者的每一項行為,多少都會對環境造成衝擊,目前的台灣自然環境已無法負荷伴隨而來的污染情況。

歐陽台生說,由於登山者沒有受過環境保護的教育,「國內山友隨處排泄,不僅造成後人的不方便,更將重要的水源給污染」,致使台灣的山區環境不乾淨。除了登山者如廁的問題,山上的飲食及垃圾也是造成髒亂的主要原因。「國外的國家公園如此乾淨,是因為他們有訓練此方面的技術,據我所知,國外嚮導考試有二十%是環境保謢技術,這方面的知識關卡沒有過,就不能當嚮導的。」

他表示,除了灌輸戶外活動參與者自然環境的知識,登山者必須尋找可以「不留痕跡」(Leave no trace)的方法,從事健行、露營、登山探險等戶外活動時,不遺留任何垃圾,也不破壞野外動植物生活,將對環境的傷害降到最低。

當歐陽台生提起他曾去國外學登山時,聽到的人都驚訝的說:「登山要學啊?不就是跟著人家走就好了?」有鑒於台灣人普遍對登山教育知識不足,歐陽台生認為,登山教育可以完整地傳承登山技能與文化,學習愛護自然環境,在廣闊的環境中培養遠大的視野。

「有人肯花三十萬去爬聖母峰,卻不願意花三十萬學習登山,爬更高的山跟學習登山技術是不一樣的。」歐陽台生說,若登山者沒接受登山教育,就算爬完世界上所有的山,累積的經驗當中,可能有好幾項都是錯誤的觀念,如此一來,傳授給別人的技能或知識也不會完整。

台灣沒有專門教育登山的單位,讓嚮往登山的人們,只能從許多錯誤和失敗的事件中,來記取教訓和學習。歐陽台生說,「經驗值是個可怕的盲點,是一種土法煉鋼的方式,但它不完整,因為每個人體驗、狀態、身體狀況都不一樣」。登山需要基礎訓練,目前大部分的登山者沒接受過正確的登山教育,所以不自知。「就像有人天生跑步跑得快,卻因為沒有受過跑步的訓練反而造成運動傷害,如果這種人去當教練就會把錯誤傳給別人。」

「台灣的登山技術,幾乎都是從書上學來的比較多」歐陽台生說,很少人願意為了登山技術到先進國家接受訓練。歐陽台生引述了一句話:「Skill learning, only one way, training, training, and training」(技術只有一途就是訓練、訓練、訓練)。他認為,登山教育必須從基礎紮根,就像學游泳,看錄影帶學不會游泳,一定要有教練慢慢帶著游。技術不是能用閱讀、講課及看錄影片等方式學習,要實際操作執行過才能了解箇中奧妙。

他希望藉由登山教育,使台灣的登山者學習德國的「飄鳥」(Wandervoge,Wander是飄泊,Voge是鳥)精神,學習候鳥精神,漫遊於自然中追尋生活的真理,在自然中歷練生活的能力,發揮自己意志的創造力,學習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