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2日 星期日

惠光 台灣導盲犬的推手

【王鈞美報導】兩年前,《再見了,可魯》這部電影深深地感動了無數人的心,捧紅了劇中那隻聰明可愛的拉不拉多犬,但是卻沒有多少人知道,原來台灣也有專門訓練導盲犬的機構─「惠光導盲犬教育基金會」。

一九九六年立案的「惠光導盲犬教育基金會」,其實早在一九九二年就由位於新莊的「盲人重建院」開始規劃辦理,當初是因為前總統李登輝在舊金山看到有盲人使用導盲犬,悠閒的走在路上,因而產生了好奇心,進而去了解導盲犬。發現當盲人有了導盲犬的陪伴與領導之後,更能獨立自主的生活,就覺得台灣也應該要來推展導盲犬的相關事宜。當時,盲人重建院對於盲人的重建工作表現相當優秀,所以前總統李登輝委託盲人重建院開始籌備導盲犬的訓練中心。

剛開始,基金會中的成員對於導盲犬的概念並沒有很清楚,以為只要有狗就萬事俱備了。但是當從澳洲買回兩隻種公、種母犬,並完成配種繁殖生下第一胎後,才驚覺台灣沒有訓練專業人員,只好委由日本的導盲犬學校派人來台,從第一胎的八隻之中挑了一隻到日本受訓,這就是台灣的第一隻導盲犬「Aggie」。但當Aggie與其主人柯明期回到台灣後才更深刻的了解到,其實導盲犬的發展路還有很長一段要走。

在二OO三年六月身心障礙者保護法立法之前,台灣的導盲犬的保障是不被重視的。基金會的公關組長蔡宇涵說,當年的社會對於導盲犬並沒有太多的認識,使得盲人與導盲犬不管走到哪裡都處處碰壁,像是公車司機拒絕讓導盲犬上車,餐廳不願讓導盲犬進入等等的狀況,再加上沒有正式的訓練師,基金會就需要為狗跟盲人做所謂的「售後服務」,不但要替他們爭取權益,還要不時的派人到家中關切狗與盲人之間的相處狀況等情形。

邁入第十年的惠光導盲犬教育基金會,目前已經擁有兩位合格的導盲犬訓練指導員,還有一位將在明年學成歸國。在立法之後,導盲犬與盲人的活動也受到了相關法案的保障,除了能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之外,並能自由進出任何場所,使得活動範圍大大的提升。

當導盲犬的相關事宜漸漸歩上軌道之後,基金會的下個目標是「培育本土導盲犬」,蔡宇涵表示,之所以會選擇用本土培育繁殖主要有四個原因:第一是成本可以降低。早期如果從國外引進的導盲犬的話,完整訓練大約需要五十萬台幣。但本土培育繁殖的導盲犬,卻可以將成本降低到三十五萬元一隻,甚至當本土培育計畫穩定成熟之後,還可以再降低成本到二十五萬元一隻。

第二個原因是來源穩定,基金會可以不用再等候國外的導盲犬學校有幼犬贈送給基金會時,基金會才有狗可以寄養、可以訓練;第三個原因是在訓練方面可以更符合視障者的需求,例如在語言上,也許可以讓視障者不但能用英文還能用中文下指令。

最後是能減少犬隻適應台灣環境的時間。訓練師發現,狗狗們從小出生在台灣,進入寄養階段後,寄養家庭會帶幼犬出門,使幼犬們非常習慣台灣的環境、氣候,也因此可能會減少一些皮膚上面的疾病,而讓幼犬們更健康、更容易在訓練之後成為正式的導盲犬。

今年四月份,第一代本土培育導盲幼犬出生,目前約六個月大。這一批本土培育的導盲犬將在二OO八年結訓,相信到時能有更多的視障者因為這些本土培育的導盲犬而受惠,本土培育計畫也能因這些導盲犬的上路而更趨成熟。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