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20日 星期日

繡球花餐廳 庇護身障工作者

【記者蔡佩鈞/生命力報導】

位在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巷弄一角的繡球花餐廳,對於繁忙的上班族來說,或許只是享用餐點的眾多選擇之一,但是在漢森、介元和雅惠三位身心障礙的孩子心中,「繡球花」卻像是另一個家。

餐廳門口擺著一盆淡粉紅色的繡球花,不同於一般商店,繡球花餐廳是前年由台北市政府勞工局補助所成立的一個庇護性商店,能夠讓患有身心障礙的學徒在這裡學習、發揮技能並且賺取薪資,目前店裡的員工就有兩位腦性麻痺患者、一位中度智障青年和一名肢障人士。
介元、漢森和雅惠在「繡球花」擔任外場服務的工作,倒水、點餐及招呼客人這些簡單的動作,對他們來說其實已經超過了服務的意義,經由和客人的互動,建立起他們的自信,有時客人的鼓勵,也會讓他們笑得合不攏嘴,忘了自己是個服務生。

然而,以前曾是那麼害羞內向,如今卻能在陌生人面前如此開懷的笑,其中的成長歸功於輔導老師楊政興,他說:「想當初漢森送菜單給客人時是用丟的,好像客人多可怕一樣。」為了取得員工的認同和信任,楊政興總是用平等的地位和學員相處,並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他也時常提醒、修正自己對學員的態度,他苦笑著說:「雖然有時你花了許多時間和心力,卻只回收到一點點成果,但那就是成就感。」

在輔導學員的過程中,有一次令楊政興格外印象深刻,患有中度智障的漢森,往往是一個指令,一個動作,不能主動積極的服務幫忙,楊政興一再勸說後仍不見成效,忍不住用嚴厲的口氣責備,「我用指責一般人的口吻對他說,要是再做不好,就要他離開,結果後來我們兩個男生抱在一起痛哭好久」,看著站在角落的漢森,楊政興笑著說。

由於學員有腦性麻痺、手腳不協調和發聲困難等障礙,店裡需要依照每位學生不同的生理限制來分配工作。介元雙腳走路時有墊腳尖的習慣,所以為了避免飲料溢出的麻煩,他負責送餐點;而手協調性不好但是走路平衡的雅惠,就擔任送飲料或湯汁的工作。

除此之外,楊政興還會想辦法改變外在的硬體與輔具來減少服務阻礙,他說:「我們無法在一開始就面面俱到,但是經過一次次的阻礙和修正,我們希望就算由這些身心障礙的孩子來服務,也能提高整個服務流程和品質。」有時客人會詢問店裡的招牌菜是什麼,雅惠和介元因為發聲困難而無法表達清楚,楊政興於是為他們設計了正反面寫著「虱目魚」和「獅子頭」的吊牌,掛在脖子上,當客人問起時,就用指的來表示,許多客人也常常體貼的會心一笑。而新製成的菜單上,除了料理食材一目了然外,更印製了每個餐點的圖片,讓客人可以順利的點餐。

客人們對「繡球花」雇用身心障礙者,有著兩極的反應,有些客人看到患有腦性麻痺的雅惠,瞪大眼睛,鼓著腮幫子的樣子,會覺得服務生「怪里怪氣」的,有些甚至不會再光顧;但是仍有許多客人抱持者較寬容的心,對於有時學員點餐、送餐的速度稍慢,非但不以為意,還會適時的給予鼓勵。

「繡球花今天能有穩固的生意,就是這群富有使命感的客人奠基起來的。」繡球花負責人王美珠,同時也是中華民國殘障技能發展協會秘書長說到:「剛開始,我天真的以為這種吃飽又能行善的事一定會有很多人捧場,但是商業區的快速步調,誰又願意耐心等候學員緩慢的服務。」但後來,隨著許多善心客人口耳相傳的介紹下,繡球花的生意漸漸有起色,店裡的學員也更有信心和決心去服務客人。

王美珠看著學員和「繡球花」一同成長,她心中除了感謝還是感謝,因為客人的體諒和光顧,才能使得這些孩子從封閉的自我空間走出來,她說:「以前漢森是不肯看人不肯講話的,但現在如果有客人不小心弄破杯子,他會主動說打破沒關係,手沒割到就好了!看得我有時真是哭笑不得。」但畢竟一個兩百元的杯子,換來漢森學會主動關切他人,怎麼說都是值得的。

端開水的動作對一般人來說很簡單,但對於身心障礙的學員來說,有時卻需要花上一個月的學習時間,透過像繡球花餐廳這類庇護性的技能養成所,他們得以和外界接觸,學習接受自己、建立信心,有時顧客小小的一個鼓勵,都是他們在學習上很大的原動力。因此,王美珠心中有個願望,希望透過「繡球花」能培植學員們的技能,讓更多身心障礙朋友加入,一同和「繡球花」迎風招展。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