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18日 星期二

豆腐鯊逐年減少 台灣難辭其咎

【記者張晶茹/生命力報導】鯨鯊,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身長可達十八公尺以上。不同於我們在好萊塢電影「大白鯊」中所認定鯊魚都是凶狠及殘暴,鯨鯊是相當溫馴的動物,但近幾年來由於其市場價格不斷飆漲,牠們的生存也面臨了重大的危機。

鯨鯊由於肉質細膩,嫩白如豆腐,又被稱作「豆腐鯊」。因性情溫和,漁民也戲稱牠為「大憨鯊」。主要分佈於熱帶與亞熱帶水域,包括大西洋東、西兩岸;西印度洋;中太平洋及東太平洋。以浮游生物、甲殼類、烏賊等為食物,行卵胎生。而牠的移動和浮游生物的消長、珊瑚礁的產卵及水溫的變化有極為密切的關連。隨著鯨鯊肉普受歡迎且價格節節上昇,漁民對捕捉鯨鯊的意願也相對提升許多。但依據漁業署委託專家學者調查研究結果,近年來因鯨鯊之持續漁獲,其捕獲量已由每年可捕獲約兩百五十尾降至每年不到一百尾。由於供不應求,從東南亞走私進口的鯨鯊也不斷增加。雖然根據台灣鯨鯊研究計畫總主持人莊守正教授表示,捕獲鯨鯊數量明顯下降的原因可能為水溫的改變、餌料生物的不足、黑潮流的改變及漁民的捕抓,但莊守正也說,身為鯨鯊最大的消費國,「台灣人民的確要為鯨鯊數量的減少負起相當大的責任。」

莊守正表示,鯨鯊壽命約可達一百年,以生物學的角度,生命總長的百分之二十則為生物的成熟期,就鯨鯊而言,則約要二十歲才會成熟,由於相當晚熟,其懷孕機率也較低。成熟的鯨鯊身長約有十三公尺,但近幾年來,台灣所捕獲到的鯨鯊身長卻只有四到五公尺,顯示這些都還是未成熟的鯨鯊。如果漁民沒有節制的捕殺,鯨鯊是有可能會滅絕的。目前已有菲律賓、印度、馬爾地夫等國禁止捕捉鯨鯊,但莊守正說由於海洋是連在一起,鯨鯊又是如此龐大的動物,光只有地區性的禁止是無法達到效果,需要各國共同努力才行。華盛頓公約(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CITES)於去年十一月在智利所舉行的會議中,已將鯨鯊列於保育動物的附錄內。雖然並沒有禁止鯨鯊的捕捉及貿易,但須取得輸出國的「輸出許可證」才可進行貿易。如此一來,莊守正表示非法走私的鯨鯊便會大幅減少。

莊守正說,要保育陸地上的動物比較容易,而海洋中的動物跟經濟、民生有關,「一但牽扯到民生與經濟,問題就會變得很複雜。也許會有人抱怨政府保護了魚群,卻沒有照顧到民眾。」因此應該以循序漸進的方式管制鯨鯊的捕捉。而關懷生命協會秘書長釋傳法則表示,媒體對於捕捉到的鯨鯊都只會將目光集中在牠有多巨大,肉質如何等。「這是相當錯誤的訊息」,等於變相地鼓勵漁民去捕殺更多的鯨鯊。應以資源永續經營的角度來教育民眾。莊守正也表示到各地漁港演講時,發現漁民的保育觀念提昇許多,對於演講內容也都能夠理性的接受,畢竟他們也都了解海洋資源是有限的。 

雖然澳洲、馬爾地夫等地都有發展鯨鯊的觀光業,但莊守正認為台灣的機會並不大,因為鯨鯊數量不多,不容易被看到,再加上基礎的研究不夠,因此未來台灣若要發展鯨鯊觀光業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延伸閱讀:

1.愛鯊客

2.邁向鯨鯊保育之路

3.鯊魚保育在台灣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