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19日 星期三

思想的改變 是推動學運的良方

【記者陳彩娥/生命力報導】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SCM-HK),是由香港各大專院校基督徒學生所組成的一個跨院校組織。香港學生運動在全球化的影響下,關心社會事件的學生日漸減少。雖然如此,SCM-HK仍堅持著創辦是的宗旨,「關心社會、踐行公義、見證基督、推廣天國」。

成立至今已二十二年的香港基督徒學生運動(SCM-HK),是由香港各大專院校基督徒學生所組成的一個組織,「關心社會、踐行公義、見證基督、推廣天國」是該組織的宗旨。

SCM-HK除了是跨院校的組織外,同樣是「世界基督徒學生聯盟」(World Student Christian Federation)的成員,不時與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學生運動舉行交流活動。

SCM成立於五十年代,是全香港首個跨院校的學生組織,曾在七十年代停止了一切活動。隨後,在一九八一年由一群關心社會的大專學生重組,恢復原來的活動。SCM-HK認定大專學生為主要的服務對象,是因為他們深信學生就是社會未來的棟樑,他們具備活力與知識,同時勇於嘗試、反省。

SCM-HK強調關注社會上不平等、不公義的事情,所以經常與其他團體參與社會運動,他們曾向香港政府提出有關基本法二十三條的建議、支持爭取居港權的港人子女留港定居問題等,實行以基督教福音的角度,關注弱勢社群和整體市民的福祉。

每年SCM-HK都會舉辦各類活動,如研討會、講座及生活體驗團等,目的是希望藉著活動,能使學生反省自己作為香港的中國人的社會責任。SCM-HK曾先後舉辦生活體驗團前往台灣、菲律賓、泰國及南韓體驗生活。

但隨著時代的改變,學生的思想、所關心的東西亦隨之而變化。現SCM-HK執行幹事尹凱榮表示,與六、七十年代的所謂學運火紅年代相比,現在的學生比較難接觸,若要遇到關心社會的學生就更少了。

去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的麥頌禮則表示,關心社會事件的大學生是有的,但真正能夠做到關心社會事件的學生,只有一小部分的人。尹凱榮說,要使學生真正做到關心社會,外在因素的影響很重要,就是要有好的環境與空間,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可以接觸,尹凱榮認為,這一方面香港是有的,並不是一個問題;真正困難的問題,尹凱榮認為應該是全球化的影響。

他表示,在全球化影響下,各界對教育的看法已經改變,以往大家的認知,大學是一個培訓人才的地方,但現在卻出現學生進入大學,是為了到商界服務或為了全球化服務的觀念,這情況特別出現在資本主義思想濃厚的社會裡。

尹凱榮強調,現今的學生普遍受到這種主流意識、價值的影響,學生若想真正關心社會上的事,困難不在於要不要關心社會,而是要改變自己過去的觀念、看法,甚至要否定自己過去的想法、價值,這種個人意識、內在的改變才是最困難的。

面對現今的學生運動情形,尹凱榮說,SCM-HK由本身支援學生運動的角色,轉向為推動學生關心社會的角色,甚至進一步成為學運的參與者。雖然目前SCM-HK的角色並不是最理想的,但他認為這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必經的階段。


延伸閱讀

1.世界基督徒學生聯盟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