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2月27日 星期四

迷你台大勞工社 社員熱情不迷你

【記者郭沛軒/生命力報導】

曾經在「學運世代」中,參與種種大小遊行的台大勞工社,如今不過是個只有四名社員的小社團。但雖然人數不多,社員們仍充滿著熱情,因為在這裡,有許多他們在課堂上所得不到的感動與啟發。

走進台大校園,順著椰林大道走到底,在台大圖書館的左側,有一棟專供學生社團使用的第一活動中心。進入第一活動中心中的二三八室,目光很容易被牆壁上斗大字體的彩色噴漆吸引,此處是台灣大學勞工事務研究社的社辦。

十多年前台灣學生運動相當興盛,台大許多學運社團都在那時紛紛成立,勞工社也是其中之一。在學運發達的時代裡,台大勞工社參與過反高學費、聲援原住民等活動,當時社員人數達到數十人,聲勢頗為壯觀。但隨著學運退流行,台大勞工社的人數也逐年下降,目前社員人數總共只有四人,是個不折不扣「超迷你」的組織。

就讀台大人類研究所的汪英達大一時就加入了勞工社。他說,勞工社除了會參加勞工遊行之外,平時也會播放與勞工相關的紀錄片,讓社員們配合時事相互討論,有時則邀請專人演講,增廣社員的視野。此外,勞工社在一年半前還曾主辦「『看見外勞』,台大文化週」的活動,讓台大的學生進一步認識外勞。汪英達表示,勞工社除了能激發學生對弱勢團體的熱情,還能夠讓他們思考,自己能夠實際為弱勢者做什麼。

現任的台大勞工社社長莊儒泓是經濟系的學生,他說:「當時會想加入勞工社,是想對照上課所學的知識。」他提到,上課所學的東西,大都是以自由市場為理論。「這些理論是站在一個資本家的觀點,我感覺跟現實是有差距的。」

莊儒宏說:「原本對勞工社的印象很模糊,大概就只有『左派』兩個字。」但開始參與勞工社的活動後,他才清楚了解,同一件事情可以有兩種解讀。「在這裡跟我在經濟系所學到的東西,幾乎是完全對立的。但往往就是透過這種對立的過程,才能真正讓我看清楚事情的真相。」他還說,兩套完全不同的理論並不會讓他感到矛盾,相反地,因為在勞工社的日子,讓他更能體會在課堂上所學背後所代表的義涵。

另外一位社員鄭安佑則認為,每一次參與活動,不管是聽演講、看紀錄片或是遊行,在他的心中都是一種「累積」。鄭安佑笑說:「這種『累積』會漸漸減少,但總能夠適時補充起來。」他表示,像去年參與完「五一勞動大遊行」後,隔了很久沒有較大的活動,開始覺得「無力」,結果正好碰上「九二八教師上街頭」,又把感覺找回來。他說:「就是因為不斷有感動,所以我會想待下來。」

對於當前勞工運動的發展,他們也分別提出看法。莊儒泓說:「當年『學運世代』時許多跟勞工站在一起的領袖,現在因為掌握了政權,立場已經完全不同,這是我們必須去反省思考的。」汪英達則說:「目前的執政黨雖然以前是跟勞工走在一起的,但他們強調的是右派民主,最終目的在政治,未必真正了解勞工。」鄭安佑也認為,勞工運動是一條漫長要奮鬥的路,不是政黨的輪替所能解決的。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