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月31日 星期三

救救它! 南投陶

【生命力記者/陳莉嫻報導】南投陶又稱南投燒,源於嘉慶年間(西元一七九六年) ,已有兩百零四年的歷史,南投市的牛運堀地區是南投縣內陶藝的發展地,經過清朝日據時期、民國初年不同時期的南投陶曾經風光一時。地震前,當地人積極想振興這一項特有的傳統文化產業,但目前重建面臨考驗,南投陶的存亡出現了重大的危機。

南投陶主要在南投牛運堀附近採掘田地粘土為原料燒製磚、瓦。道光元年(西元一八二一年)先後設立了頭、中、尾三窯,燒製日用陶器,如碗等,到了咸豐年間南投陶已到達了蓬勃發展的地步。日據以前,南投地區的陶業已經有相當良好的基礎,到了日據時期更達到產業的高峰,當時陶器工廠有六家並存,而磚瓦工廠也有十六家之多,再加上引進機械設備,瓦業產品變得更多元化,而日用陶器的生產也堪稱邁入黃金時期。

在當時,「南投燒」不僅是南投郡內的名產,也是整個大台中州的名產,民國二十五年更將「南投燒」列為有名的物產,與大甲帽蓆齊名,一時之間聲名馳譽中外,足與鶯歌陶南北輝映,毫不遜色,尤其精緻陶器邁向專業生產,品質明顯提昇,因此「南投燒」的細工陶器在台灣整體陶業的發展上,有著相當重大的意義,不僅曾寫下一頁光榮的歷史,更獨樹南投陶的地位與名號。

然而由於工業文明到來,新材質器物的出現,因此「南投燒」漸漸的被取代,再加上老樹逐漸凋零,已到了後繼無人的窘境,而面對傳統文化產業日趨式微的事實,實在值得大家去省思。

南投陶重建推動工作隊總召集人李秀玲說這次大地震的威力,不僅使得台灣的經濟、建設、社會、產業等受到相當嚴重的打擊,也使有二百多年歷史的南投陶傳統柴燒舊蛇窯在這次的地震中全數倒塌,由於南投陶發展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了,且倒塌的全是傳統柴燒舊蛇窯,因此,為了不讓南投陶的文化在此次的震災中消失,當地業者及地方文史工作者、社區工作者以及南投市公所共同組成「南投陶重建推動工作隊」並號召專家學者及各團體共同協助南投陶的重建工作,期望能將這具有文化歷史意義的南投陶傳統柴燒蛇窯加以重建。

在這次的重建過程中,除了傳統柴燒蛇窯窯體的重建外,將牛運堀傳統柴燒蛇窯的舊址規劃成為南投陶歷史文化園區更是社區居民、業者及當地陶藝工作者共同的願望。此外,為了協助社區居民在很短的時間內重新站起來,將透過社區總體營造的方式,結合當地的社區進行造屋、造街及各項美化社區環境的社區運動,讓南投陶的重建工作不僅成為台灣陶業發展史上的一大紀事,更為南投市社區總體營造的工作奠定良好的根基。

李秀玲也表示,由於南投市牛運堀傳統柴燒蛇窯於地震前一直維持柴燒的方式生產,而蛇窯的窯體更是由「土墼」所建造,而「土墼」的製作方式是將陶土放入木頭模型中,利用木槌將模型中的陶土搥打至堅硬後再從模型中拿出,並放置於空地上自然風乾後,再放置於太陽下曬乾(如果土墼剛完成後便放置於太陽下曬乾將會因水分快速蒸發而使土墼產生龜裂的現象,其堅硬度也將因此而大打折扣,這種做法與傳統土墼厝的土墼做法略有差異,而以傳統六十尺的蛇窯來說其所需要的土墼大約在三千五百塊左右。﹞因此,為了保留傳統的柴燒蛇窯的風貌,計劃將以傳統的工法重建蛇窯,就因為如此,工作隊才以「一人一土墼、同心建蛇窯」的方式喚起社會大眾對於南投市牛運堀傳統柴燒蛇窯的重視。

李秀玲表示在地震前便與當地業者開過許多會議,討論過相關振興南投陶工作事項,除了展開徵求義工的工作外,更結合了南投市大專青年返鄉服務協會、南投縣大專青年自強營協會的大專青年,利用假日的時間至蛇窯協助環境清理及美化的工作,另外,亦號召當地社區媽媽及業者成立陶喜部隊,共同為蛇窯的重建盡一份力量。

此外,為了讓重建之後的當地業者能具備現代的經營及管理觀念,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更投入了多位的顧問協助業者在產品、行銷、經營及管理面上作轉型的輔導。

目前南投陶的重建工作都在推展階段,急需來自各方面的協助,李秀玲說:「南投陶不能消失,讓我們一起救救它!」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