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5月10日 星期三

溪流環境協會 源源河水的保護者

【生命力記者/李芸樺報導】從民國七十九年十月成立到今天,中華民國溪流環境協會一直都在為維護溪流自然生態平衡而努力,秘書長劉奇璋表示,溪協的工作內容會配合政府的相關政策,並在實際進行研究與任務時,與環保團體及學校共同合作。

在溪流環境的保育方面,溪協會對溪流環境做長期性的觀察研究,這些研究工作多是以大學教授為主導的團隊來進行,溪協和台大、師大以及清大都有過合作的經驗。此外,溪協還會以研討會的方式,對於各項保育議題與法規進行探討,例如之前有進行過生物多樣性與野生動物保育法等的討論。而當其他機構有需要借助溪協的地方,溪協也會盡量提供相關的知識、人力與資源。

而對於如何將溪流生態保育的理念推廣給民眾,甚至與民眾的生活結合,劉奇璋說,溪協主要透過舉辦正當溪流休閒活動以及訓練教師為途徑,希望經由老師教導小朋友,再由小朋友來影響家長,將溪流環境教育慢慢傳達出去,大家共同來維持溪流生態的永續,所以溪協即將在六月四日,在太魯閣國家公園舉辦「認識溪流小勇士環境教育活動」。

劉奇璋指出,台灣溪流大多存在的問題包括有水污染、河川上游山坡地濫墾、以及攔沙壩、水庫與護堤的興建對魚類與溪流生物生態的影響。他說台灣從家庭和工廠排放出的廢水還是有很大部份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溪流之中,水污染不但造成魚之死,也間接影響到人。

而山坡地的濫墾造成土壤的流失,在土石流覆蓋過溪流的同時,溪流中的生物也一起死去;攔沙壩與水庫的興建,讓洄游生物不能進行生命的延續而死去,河川的生命力也就受到影響;溪流護堤的興建,又稱河川溝渠化,也就是河川變成和水溝一樣沒有急緩流與深淺度的差別,溪流生物不能在淺處覓食,也不能在深處生育與躲避敵人。

在推廣保育溪流的理念與行動時,劉奇璋認為在政府單位的配合與大眾認知方面存在著困難,他說到,其實許多地方行政單位都能了解台灣溪流所面臨到的困境,只是沒有一個完整的政策讓他們去遵循;而民眾的認知多只在於對這些生物活動的趣味性,覺得失去了會很可惜,並不能了解這些生態在自然環境中需要被保留的真正意義。

劉奇璋說,自然資源的使用不僅是給下一代,也是給自己的將來,為此,大家不應該只視近利,為經濟發展而過度破壞環境,不然當大家發現犧牲掉的東西其實才是自己最想要的時候,便為時已晚,要讓它回復原貌,所要付出的代價是更高的。  

溪協目前的成員都是兼職,理監事多是大學教授與政府官員,而在這方面有專長者協會也會延攬,加上贊同溪協理念的同好們,約有一百二十位普通會員,另外還有約十七個民間保育團體與政府單位屬於團體會員。

最後劉奇璋提到,目前國內非常缺少具有跨領域學識的人才,譬如說同時具有土木工程與環境保育相關知識背景,來進行生態保育工作,所以自然環境與經濟發展常常不能達到雙贏的局面,也因此,將來如何結合起那些看似不相關領域的人才來進行生態保育的工作,還有相當需要努力的空間。

中華民國溪流環境協會

秘書長 劉奇璋

電話(02)23696630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溪流環境協會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