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15日 星期三

陳崇岳 用專業化危機為轉機

【生命力記者/吳碧芳報導】「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能救得出人的都是好方法。」曾擔任東星大樓救災總指揮官的台北市政府消防局第三大隊大隊長陳崇岳,總結整個救災過程後表示。

經過九二一大地震的洗禮後,東星大樓只剩斷瓦殘樑,和留在人們心中的點點回憶。然而,在陳崇岳看來,「東星」帶給他的卻是與以往不同的救災經驗。

作為救災過程中下達命令的總指揮官,陳崇岳十分清楚,在當時混亂的救災過程中,他的首要任務就是立刻定訂明確的「遊戲規則」,因為「定出遊戲規則,大家就願意配合與遵守。」

管制線的落實,就是遊戲規則之一,將媒體及家屬隔離在災害現場與圍觀群眾之間,並提供媒體兩個攝影的支高點。但在第一救災現場,除了第一線的救難人員外,一律不準進入,使救災工作能在單純的環境中進行順利。

此外,每天每兩個小時指定發言人,向家屬說明救難人員一切動作背後的意義;以及每天三個時段向媒體說明最新消息,希望通過溝通以減少認知上的差距。他堅定的表示,「我們在跟時間競賽,認為是對的就要執著,只要資料蒐集齊全,確認確定這區沒有其他罹難者或生還者,機器就要進場,就要做破壞,不然對底下的人不公平,不破壞,底下的人根本救不出來。」

憑藉著救人的信念以及對專業的堅持,陳崇岳在下達指令時從不猶豫,「機械本身是無情的,但是如果把人的愛放上去,用六隻眼睛盯著,它就變成很可愛的東西,有機械配合,先把罹難者的身體用木板保護好,再告訴怪手不要碰到有木板的地方,一兩個小時就可以挖出來。」

他繼續解釋說,怪手司機一天在工地工作十幾個小時,使用怪手的靈活度就跟自己的手一樣。在挖掘方面,他們比消防人員更專業,再加上兩旁的監視兵,六隻眼睛緊盯著要挖掘的區域,每一個步驟都小心翼翼,再累再難過,他們卻沒有任何埋怨。

「可是,當連續四、五天挖出來的都是罹難者,心情就越來越沉重,人的生命竟如此脆弱,真的會有種做不下去的感覺。說實在的,媒體要多鼓勵,肯定救災人員的努力。」當第六天救出孫氏兄弟時,救難人員都雀躍不已,「彷彿是老天爺送給我們的禮物,大夥又有了衝勁。」

救災過程中的喜怒哀樂終將成為回憶,未來更具體的作法,就在於平日的演習。陳崇岳語重心長的說,「平時對災害的演練與尊敬,是我們在災難發生時,能處理得最好的不二法門,否則誰都沒有經驗,只有靠平時的演練累積資源,讓每個單位在演練中至少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才能在災害發生時懂得資源如何運用。」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