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29日 星期三

向政府要綠地 不落幕的大理社區

【生命力記者/廖育咨報導】台北市萬華區的老舊社區─大理街社區,由於政府早年社區資源分配的不公,社區匱乏的公共生活品質,促使大理社區全體居民展開了一場向政府要綠地的抗爭事件。民國八十七年七月,大理街公園案終於通過,居民在此期間就社區過去惡質的四個區塊共同進行改造,社區目前的一個完整主公園和四個小公園的初步雛形建設的婓然成果,皆為老舊社區的重生與營造,帶來空前的契機和遠景。向政府要綠地,大理社區的自主精神讓這項不可能的任務步步實現,也為老舊社區生命的翻轉立下典範。

「再造社區」、「還我們公園」、「不要漠視老舊社區的的聲音」這是大理街社區居民所發出的聲音。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位於台北市萬華區的老舊社區─大理街社區,由於早年老舊社區資源分配的不公,長期匱乏的公共生活品質,使得居民憤慨的聲音再也無法遏抑,居民憤怒與不平的情緒不僅使社區產生了龐大的凝聚力量,同時也開始了一場老舊社區與政府要綠地的抗爭事件。

事件的開始剛好正值冬天的過年期間,事件主要參與居民,同時也是大理國小老師的陳金耀回憶當時的情況表示,為了讓社區居民有一個共同參與討論的開放空間,便有熱心居民自願出錢、出力,搭設了一座臨時的公共討論棚。在這座小小的開放空間中,居民便風雨無阻的在每個週六的晚上,積極思考如何獲得請願管道和尋求協助對象、瞭解相關法令、因應的對策、達到向政府要綠地的訴求方案和共識等,會議幾乎都是從晚上八點討論到十二點。大理街社區每週六規律而又頻繁的公共活動,便隨著公園綠地的抗爭活動持續了一年的時間、不間斷的行進。其間對外越是遭遇挫折,社區的凝聚氣氛、活動力便越強,為社區抗爭奔走也就越頻繁。

審議公園案的當天,便在促進會的帶領下,當時前往內政部參與陳情的居民便有近百人之多。事件參與居民,同時也是台大城鄉所博士候選人戴伯芬表示,活動雖然當天是以陳情的名目進行,但現場居民的氣氛極為緊張,衝突隨時有一觸即發的可能,而在得知公園案終於獲得採納通過後,現場居民的安慰與感動在居民熱烈的掌聲迴響中,已不言而喻。

大理街老舊社區公園案的抗爭成功,除了讓社區居民終於擁有了一片實實在在的完整公園綠地外,抗爭期間,面對社區過去的綠地不是分布稀疏破碎,便是遭鐵欄杆、水泥牆,或被廟地佔用的不堪情況,社區居民也開始積極的為這些原被貼上「廢地」記號的四個區塊尋找解決的辦法,這四個區塊後來也在居民的不放棄與台大城鄉所協助規畫的共同努力下,有了新生的契機。然而四個公園的初步雛形與營造,不僅增添了社區所爭取的綠地範圍,為社區帶來了更豐碩的成果,同時也為居民社區改造的遠景,注入強心劑。

大理街公園夢的實現原本很可能是遙遙無期的美夢,但社區居民向政府要綠地的爭取與不放棄,透過居民不間斷的集會、討論、互動與社區強烈凝聚的社區意識,在在都賦予大理街老舊社區不同以往的新生力量,使過去曾歷經繁華的大理社區重新再站起來。當時參與審議公園案的營建署官員便肯定的表示,「社區居民在事件中建立的更緊密的社區群體關係,是花再多錢也買不到的寶貴經驗,也是社區當初意想不到的收穫」。

從抗爭活動的點燃,到社區自發性組織的成立;從居民連什麼是社區都毫無概念,到瞭解自己的社區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從情緒的抗爭,再到理性的訴求。在不斷為社區請命和幾乎全體動員的過程中,大理社區高度自發性所展現的強力凝聚能量和社區精神,不僅為遲暮的老舊社區灌注了新生的力量,整個社區鄰里意識的團結一致,也為社區未來的總體營造,埋下蛻變的種子。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