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20日 星期一

走過死蔭幽谷 工殤家屬座談會

【生命力記者/葉宜欣報導】臺北市政府勞工局主辦、中華民國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協辦的工殤家屬座談會,於十九日在勞工教育中心舉行。會中邀請輔大應用心理系教授夏林清、勞工局機要祕書常建國、牧師陳公亮等人和工殤家屬進行座談與討論,期盼能協助職業災害死亡勞工的家屬走出傷痛。

工傷協會理事長楊國楨表示,工傷協會長期追蹤關懷職業災害受傷勞工的狀況,卻比較缺乏和因職災死亡勞工家屬的接觸。協會為了找出這些家屬,經過長時間尋訪,從公司、勞保局甚至是保險公司一個字一個字抄出他們的資料,才有今天的座談會。協會祕書長顧玉玲說,希望藉由今年的「春祭」和今天的座談會,聯絡這些家屬,「讓受過傷、受過苦的人,共同分享經驗,想想我們能夠做什麼、為亡者找到死亡的價值和意義。」

因職業災害死亡的勞工,不止為他們的家屬留下永遠的傷痛,也留下很多法律、撫卹上的問題。輔大應用心理系教授夏林清表示,職業災害死亡者的情況比一般人失去親人更複雜,他們要忍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傷痛,還要為死得不清不楚的至親找尋意外的真相。「摯愛的家人死了,但我們還活著,他們的死亡可以帶給我們什麼力量?」夏林清說,工殤家屬必須有和體制抗爭的勇氣,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別人,讓同樣的錯誤不再發生、讓別人活得更好。工殤春祭顧問陳念萱表示,對工殤家屬來說,最重要的是好好照顧自己,才有能力去照顧別人、愛別人。牧師陳公亮則說,社會本來就是不公平的,工殤家屬除了期待政策、制度的改變,更應該亟思從苦難中覺醒創造第二生命,才能為自己帶來幸福。

與會的家屬在座談中除了和學者專家面對面,也互相討論分享彼此的經驗。兒子在榮民單位服務的黃先生,和現場許多家屬一樣面臨事實真相不明的困擾,他說,他的兒子在清晨六點多做清潔工作時從服務單位的四樓墜落,唯一的兒子「就這樣無緣無故的死了」。因為沒有目擊者、服務單位刻意模糊調查焦點,至今他仍然不知道兒子究竟是怎麼死的,他和太太除了勞保、退休金,也領不到其他賠償。從汐止來的賴宇泰則說,自從大哥死於職業災害,家計重擔就落在他身上,雖然一路走來很辛苦,但他有時間就會參加座談,因為能「跟大家一起成長,分享經驗,讓大家不會躲在陰影下。」

勞工局機要祕書常建國亦於會中提出勞工公園的構想。他表示勞工的職業傷害是會在未來持續發生的,但是他們是為了社會做出貢獻,臺灣社會在經濟向前發展同時造成的惡果,不應該由勞工或他們的家屬承擔。他認為臺北市將來應設立一座勞工公園,豎立工殤紀念碑,留下臺灣勞工辛勤工作的痕跡。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