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8日 星期五

唐鎮宇與大愛的文化界線

【記者林幸茹/台北報導】因為一篇《愛與尊重的界線 大愛村的美麗與哀愁》的報導,讓從事三年新聞工作的唐鎮宇獲得了二○一一年第一屆雲豹新聞獎平面即時新聞獎的首獎。任職中國時報教科文組的唐鎮宇坦言,報導這篇新聞時壓力很大,因為不管是上層的壓力,或是慈濟的形象,都讓他有所猶豫,但有機會做這樣的碰撞他真的很開心。

唐鎮宇表示,從小就立志要當一位記者,小學時期就喜歡剪報。「小時候特愛民生報,因為報導內容都很切身有趣,印象最深的是報導關於救護車的音頻會影響民眾的聽力。」在大學一年級升二年級的暑假因為中時晚報剛好有職缺,因此唐鎮宇就獲得了打工實習的機會。唐鎮宇笑著說:「當時就是死皮賴臉的待在那四年,只為了謀求一個機會。也曾瘋狂翹課,只為了跑新聞,但當下永遠都不知道那是對的還是錯的。」

畢業後,唐鎮宇進入了中國時報一待就是三年,直到二○一一年三月才轉任蘋果日報的政治線記者。在中國時報一開始主跑台東地方記者,之後才轉調社會組記者。唐鎮宇表示在當社會線記者的時候真的很辛苦,「有很多應對進退的道理是學校不曾教的,有時候為了跟線民打好交情,一天睡沒幾個小時。」因為職務調任,唐鎮宇轉任教科文組,他也表示勞工以及消費的議題是他最喜歡的。「勞工的議題大多放在報紙的尾版,容易被忽略,但它卻與民眾切身相關。」

在三年多的採訪經驗中,唐鎮宇認為報導大愛村的新聞最讓他印象深刻。「從莫拉克風災過後曾探訪大愛村,從草圖設計到施工過程以及建築完成,都曾參與其中。」唐鎮宇表示,大愛村的建設固然是好事,但是文化強迫就讓人難以苟同。

例如在永久屋落成典禮暨圍爐儀式的採訪過程中,有莫拉克的災民跳著傳統舞蹈,底下的每一桌,都有慈濟師姐陪著災民吃素食。三百桌宴席還未坐滿,最前方的官員已經被國安人員保護得好好地開始吃飯。唐鎮宇認為,對於原住民沒有圍爐這件事,慈濟的做法尊重的不是原住民的傳統與文化。「對於這樣的文化強迫,主流媒體因為壓力而鮮少報導,但對公民媒體來說,因為閱覽民眾少,而難以發揮影響。」在報導出刊後,報社與唐鎮宇都接到讀者瘋狂的投訴電話,儘管如此,唐鎮宇仍堅持自己的信念,希望能將更多關於災區的事情讓社會大眾知曉。

媒體工作對唐鎮宇來說是一直以來的夢想,但在進入以後卻也難掩失望。「曾經以為記者是可以做為一輩子的職業,但現在,我認為三、五年夠了。我們並沒有什麼了不起,我們的工作只是要告訴很多人事情,但也要思考會不會傷害人。」

對於現在的媒體亂象,唐鎮宇認為,增加媒體識讀也許是改善環境的方法之一。「在有限的範圍內做想做的新聞。」唐鎮宇語重心長的說。


延伸閱讀

雲豹新聞獎

大愛村相關報導

唐鎮宇部落格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