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2日 星期一

免試入學 意見很多硬仗難打

1 【記者何艾純/台北報導】從一○一學年度起,高中職及五專不用考試就能入學就讀。為此,教育部從四月起,全台走透透,舉行約廿十場公聽會,將實施草案推廣至各高中。公聽會吸引校方、家長、學生、及自學團體參加,各方皆有不同立場及意見,在公開場合中自由發表,並納入未來教育改革的考量。

自今年三月起,升學制度審議會決議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方案。教育部表示,高中、職升學主要管道還是以基測分數為主,而申請入學名額比例偏少。這樣的結果,使明星高中升學競爭壓力變得更大,選擇就讀高職的人數更低。考試現在仍然宰制著國中常態教學的問題,以分數作為評量能力的門檻鑑定,使原本期望多元管道多元選材的理念,遲遲未能實現。

因此,教育部預計推廣的免試入學方案,從九十八學年度開始宣導推廣,進而擴大辦理。期盼於一一○學年度起全面實施。教育部參照歐美先進國家的升學方式,給予每個學生平等的機會,實踐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為辦學目標,藉此減少教育不公的差異性。

部分家長認為,學校為了提升升學率,讓孩子承受超量學習,使他們生活過得不愉快,甚至常常遭受到挫折。一位幼稚園孩子的媽媽認為,政府與其花很多時間在改革國、高中,甚至大學教育上,還不如將重心放在改革幼兒教育。一般人都會有「不要輸在起跑點上」的想法,只好將還在讀幼稚園的小孩就送去學英文、學才藝。孩子從幼稚園開始就是超量學習,甚至有國小老師認為字沒寫在格子裡,就是寫字寫不好。家長說,「學校並不是讓他們受挫的地方」,更不是一個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的地方。

然而,師大附中的學生代表表示,國中基測一直是他們的目標,若考試廢除了,目標消失後的他們,聽到不用再考試,就不會有動力想念書。而曾經前往美國讀書一年的松山高中學生代表則認為,雖然美國讀書很輕鬆,校方給予學生很大的生活空間,上課時間也短,但是若是缺乏考試的壓力,那學生就不會瞭解競爭究竟是什麼?即使當學生沒競爭,那未來出社會所要面對現實的壓力,該如何承受?

2
從推廣期到全面實施免試入學方案,目前預計為十三年後,為此,北縣家長聯合會成員表示,到全面推廣免試入學還有十三年,他指責教育部辦事「太沒效率」。雖然說免試入學目前是以多元入學計畫做延伸,在推廣期內,僅是從多元申請的名額中抽取那微不足道的比例來做免試入學的實施,導致在這段時間裡,大多數學生還是得經由考試才能入學,那麼試辦這個方案的用意何在?

某位學生代表則表示,從小到大被人稱做為「白老鼠」,是不斷接受試驗底下的犧牲品,這種感覺其實很不好。她說,為了應付學校和師長,所硬背的一些東西,長大以後根本不記得。她希望,教育不要再這樣改來改去了。終歸一句話,政府要推出方案的時候,希望是經由更多的思考後才做的決定。

教育部為了平衡教育機會的落差,降低城鄉之間的差距,因而推出這樣的免試入學方案,但家中分別各有一個讀國中與高中兒子的母親就表示,兩個孩子的成績都不好,其中一個孩子參加社團當拳擊選手,甚至以後想當拳擊老師以此維生,這些都是學校老師給孩子一些錯誤的希望。在提倡多元入學後,很多老師就會跟學生說要多朝興趣發展,卻不會將社會的現實告知給孩子知道。如今政府要推動免試入學,看重比賽或其他表現。「成績已經不好了,那免試該怎麼辦?」家長說,若家裡經濟狀況不好,本身又沒有什麼專長的學生,這輩子想進「正常」高中的路都「斷光光」了。

大多數的學生,對於免試入學普遍不為贊同,認為會缺乏競爭力。大多家中經濟狀況不佳的學生家長,也會擔心未來若沒考試,單靠平時校內成績,無法贏過家庭優渥的學生。至於在家自學團體則認為,學校固然不應拿考試為測量能力的工具,但是成為多元教育先驅者的他們,卻也不被教育部所尊重,畢竟現階段的在家自學教育,僅以國小以下為主,國中以上則不被承認學籍。


延伸閱讀

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

台北縣家長聯合會

擴大高中職及五專免試入學實施方案公聽會手冊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