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8日 星期五

紀錄片、導演都在「倉庫」

01 【記者李怡融/台北報導】在台灣土生土長的眾多紀錄片當中,你看過的有多少呢?這些紀錄片通常都是獨立製作,因此礙於經費限制,即使擁有好題材卻也難以上院線播映;旅行閱讀基金會意識到了這種困境,便決定在倉庫藝文空間展開常態播放記錄片的專案活動「新生一號出口」,以紀錄片加座談會為主要核心,讓製片者不再苦無門路發表他們的嘔心力作。

旅行閱讀基金會於二○○二年成立,經過再三的搬遷,於○八年五月中旬在八德路一段的倉庫藝文空間落腳。工作人員王柏鈞說,這段時間正值基金會的轉型期,以往都是開辦講座給喜愛旅行的同好參加,但是搬來倉庫後發現空間很大,只做旅行講座太可惜,因此希望開放給任何非營利性質的文化藝術團體使用,作為文化藝術資訊交流的平台。

工作人員吳采蘋說,旅行閱讀基金會是站在場地管理者的立場,除了提供倉庫藝文空間給需要的人來使用之外,也希望能拓展領域辦活動,而常態放映紀錄片便是他們的第一個專案構想,並找來紀錄片知名導演吳乙峰以及影評林木材共同策畫,不管是挑選紀錄片或是邀請導演參加放映會,都有一系列完善的規劃。

吳采蘋說,這些紀錄片都是由台灣導演所拍攝的,紀錄台灣不同族群、不同時空所發生的故事,而觀眾透過這些紀錄片就可以看到台灣不同的面向,不同的社會與文化。而有些片子可能是三、五年前拍攝的,現在再拿出來放映就可以與目前的時事作連結、討論,相當有意思。

Play_place
有時候紀錄片礙於經費的限制,很難有在院線放映的機會,只能依靠參加影展或是找尋其他活動場合來放映,甚至有些紀錄片從拍攝完後就再也沒有放映過。吳采蘋說,紀錄片若無法放映出來真的很可惜,因此,倉庫藝文空間若能常態放映紀錄片,至少是給了紀錄片與導演一個露臉的機會。
這個專案最主要的重點在於紀錄片放映後的座談會,因為他們會邀請當天放映的紀錄片導演出席座談會,與觀眾們共同討論相關議題。吳采蘋說,由於每一部紀錄片都是拍攝不同的族群,因此也會吸引那個族群的觀眾來看片,雖然紀錄片是小眾文化,但是多半都能引起熱烈討論,座談會就變得很有意義。
像是「新生一號出口」第二部放映的紀錄片《尋情歷險記》,描寫陳顧問「作媒」這件事,吸引了八十多名觀眾,在座談會時討論熱烈,吳采蘋說,中途甚至一度冒出些許的火藥味;有人不同意現代竟然還需要作媒來獲得婚姻,也有人說作媒也是能促成許多成功的婚姻。

02 而《雲的那端》是導演蕭美玲拍攝自己的女兒,須透過電腦視訊認識在國外的父親,然而這樣做卻引起一些觀眾的不認同,認為這是在傷害那名小女孩,這時導演在現場就仔細地解釋她的想法。吳采蘋說,觀眾有時對於片中的情節可能會有類似以上的疑問,這也是他們堅持導演一定要出席座談會的原因,這樣一來才有意義、也才會讓整個活動完整。
在倉庫藝文空間擔任義工的曾慧菁是紀錄片的愛好者,她說,在這裡紀錄片導演可以與觀眾互動,可以從中得知影片很多的「為什麼」,更勝過在外面電影院看一場電影的價值。雖然來倉庫看一部片要收取一百元至一百五十元的費用,但是花這個錢不僅可以看好片、與導演互動、還能了解更多社會現象,這是非常棒的事情。

倉庫藝文空間自去年十月底至十二月,就舉辦了第一季的紀錄片放映,今年「新生一號出口」是第二季,從四月開始一路到六月底,每個星期都會放映一部紀錄片。王柏鈞說,以後紀錄片放映會以一季、一季的方式推出,且都將會是長期持續連貫的放映,讓大家能夠知道,來倉庫就可以看到紀錄片。


延伸閱讀

《雲的那端》簡介

《尋情歷險記》簡介 

關於旅行閱讀基金會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