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9日 星期五

與地的溫柔互動 農村願景會議

【記者劉瑋婷/宜蘭報導】二○○九第六屆農村願景會議五月二十四日在宜蘭羅東進行為期兩天的會議,先回顧前屆會議內容談論有機驗證與產銷之間的關係,並討論宜蘭的休閒農業發展,二十四日晚間的會議則邀請李寶蓮、王俊秀、王福裕等人討論台灣小農的生存之道。第二天會議將重心轉向近來引起各界熱烈討論的農村再生條例。

第一場次主講人綠色陣線協會秘書長吳東傑自有機認證法上路後的發展談起,目前台灣的有機農業發展只有千分之二,有機商店中販賣的商品七成來自國外,在有機認證法正式施行後,是否真能為有機小農在通路、產品認證上帶來保障?生產過程中的嚴謹規範能否確立、以及為什麼要建立有機認證都是政府與民間該思考的,同時也須將氣候條件(如颱風)、土壤列入考量。若與國際上的相同產業做比較,並不是每一個國家都將溫室栽培也視為有機農業(如德國),國內如果想發展集團小農認證,也可參考歐洲與拉丁美洲的經驗。吳東傑提到,推動有機認證另一個思考的面向是:目前台灣的務農者多半年事較高,若要這些老人家去處理有機認證的文書作業,對他們將造成另一種精神負擔。

同一場次的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主任張正揚和與會者討論城鄉交流的發展,張正揚認為「農民是食物的守護者」,農業其實是創意、意志力發揮到極致達到農民想要「活下去」的目標,農業技術也不僅僅只是一種技能,同時也是我們的文化,但卻不是每個人都以文化的觀念看待。張正揚強調,台灣並沒有農業政策主體性,農民的收入有七至八成都不是來自於務農所得,形成「兼業農」的型態,也使得農民意識難以形塑,「生產者應得的利益應該被保持,農村問題也不應該只是農村居民片面的關心」張正揚點出問題癥結,並直言政策能否形成,端看民間是否給予政府足夠的壓力,對事件是否有足夠的關心,能有與時俱進的知識。

1 晚間的會議以「你農。我農─小農夜未眠」為主題討論台灣的小農生存之道,邀請寶蓮園的阿寶(李寶蓮)、大王菜鋪子負責人大王(王福裕)、清華大學教授王俊秀現身說法。阿寶提出以社會多元的角度看農村文化,而文化的定義則是一種生活態度,消費者需要為自己的選擇做思考,思考自己吃的「有沒有品質、有沒有文化」,生產端的農民是否可以自覺肯定勞動價值,尋找另類的生活內涵也是一項關鍵因素。小農的價值由生態與人文兩方面做思考,享受耕作中與土地互動快樂,少量多樣的種植維持了耕地的多樣性,雖然在經濟面上的貢獻較低,但卻在生態與人文上支撐了三農的價值,友善的耕作方式維持了人性化和永續化,阿寶同時也提到,近來她與宜蘭地區的小農正在計畫催生「友善耕作小農聯盟」,希望鼓勵對環境友善的耕作方式,團結小農的力量,實際解決小農共同面對的問題。

大王菜鋪子負責人王福裕則以親身經歷談起,「為什麼我們需要小農?是小農對我們而言很重要,所以我們需要他,他們讓植物自然生長,有機小農代表的是給我們健康,我們需要健康。」大王在一開場便提出這樣的觀點,認為有機小農代表的是一種可信任,是友善環境,但政策卻傾向大農,使得小農走向邊緣,小農還須面臨無力負擔認證費用、找不到通路的困境,但小農對環境的友善不僅僅是對土地,更帶著消費者接觸土地,讓生產者與消費者間的藩籬消除,重新建立起互信,並且讓土地被善待,讓孩童親近土地,生態回歸之後,成為孩子的遊戲場,進一步讓下一代愛上鄉村,準備為土地發聲。「讓大農支持小農,穩定消費的力量」,王福裕提出用外地支持本地,穩定食材供應,同時鼓勵在地農人多樣耕種,支持在地生產,從外地到在地,創造在地化的可能性。

第二天的會議著重討論農村再生條例的相關問題,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曾旭正在引言時說明了目前法案的進度與民間音量的看法,其後由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總幹事楊鈞弼、宜蘭縣港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銀河、仰山文教基金會秘書長林奠鴻帶來宜蘭大進社區的發展作為案例,藉以說明台灣社區營造目前的發展與實際情況。

2
第六場次則將觀點拉到青年返鄉與城鄉交流的層次討論農村再生條例與農村願景的發展,與談人包含穀東俱樂部管理人賴青松、吳東傑、宜蘭縣五結鄉的蘭花農戶林立偉、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校長鄭秀娟,賴青松在分享穀東俱樂部的成立發想與目前發展時提到「有機產業跟有機農業最大的問題是產銷兩端的不信任問題,如何找回農夫跟都市人的信任感、產銷之間的信任感,農夫才能因此有起碼的尊嚴」,當產銷距離拉近之後,自己成為生產的主人後,心才能到位。

林立偉則是以從都市返鄉的青年創業作為立論點,他認為農業是需要高度專業,才能在這個產業做出產品區隔,若想轉行務農,必須先思考如何與其他人有所區隔,「現在的年輕人比較會嘗試一些新的包裝,為自己的產品作加值,會行銷,知道消費者需要什麼包裝,但這是很大的危機」林立偉點出一般人的盲點,雖然行銷包裝是個不容否定好手段,「但必須以專業的方式提升品質,咖有底啦!」,同時針對青年回鄉,林立偉認為「找到一群人回來很容易,但要每個人都人存活是很大的困難」,青年回鄉的人口多,勢必必須再開發土地,就經濟上的考量,林立偉說:「許多回來從事生產的年輕人回鄉多數都會貸款,青年創業貸款有緩繳本金,第三年開始要還本金就還不出來了,拿現金返鄉就算了,但若要回家賣屋賣地,就要好好思考」。

兩天的會議中,將台灣農業的現況與未來做出分析與討論,無論是文化層面或是生態、經濟層面,各界人士都提出因應之道與思維模式,王俊秀提出「台灣不缺丈夫,台灣缺農夫」的語句讓現場的人會心一笑,卻在幽默的背後讓與會者開始思考台灣農業的未來以及困境。


延伸閱讀

2008前瞻:都市社會新課題 有機小農進行曲

羅東社區大學

2009第六屆農村願景會議議程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