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蕙雯/台北報導】「跟隨著先人的足跡,找回過去我們族人的家,回到那埋葬肚臍的家,內本鹿。」,在永春捷運站附近巷子公園旁,有一間坪數不到十坪的登山生態學校,內本鹿小學成員之一的劉曼儀分享著去年十二月到內本鹿重建石版屋的三十天心力路程,非原住民出身的他說:「因為我認同這群人做的事、喜歡山上的生活,理論上那並非我的家,但那是我心靈的依歸。」
披掛在中央山脈兩側,卑南主山以南、鬼湖以北,埋藏著許多舊部落,那稱之為「內本鹿」。六十多年前當台灣還在日本統治底下時,這裡許多的部落族人被迫離開此區,到平地生活,以便於日本人管理。時光飛逝,但這些原住民們卻無法忘卻他們真正的家-內本鹿,於是近幾年來興起了一鼓熱潮,族人們開始他們的尋跟活動,希望透過歷史文獻與記憶找回過去他們生活的地方,於是內本鹿尋根重建計畫正式展開。
劉曼儀,屏東科技大學畢業,早在大學時期與深山野林有所接觸,當時的他所做的研究是台灣黑熊的調查,因為經常性的要到山林裡做勘查,因此常常要與山林部落的族人們相處,也就是因為這樣他認識了布農族的達麻布烏。達麻布烏是內本鹿石版屋重建的發起人之一,重建人馬包含了整個霍松安家族(達麻布烏與達嘛那布)與他們的親朋好友們-訊息樂團的巴奈與拉巴糕以及內本鹿小學的鰻魚、伯玗與山貓。
內本鹿石版屋早在二○○一年布農文教基金會已計畫信的規劃尋找舊部落,二○○二年世紀首航用直昇機帶領行動不變的老者上山尋找舊部落,二○○七年跨年那天開始了重建的工作。剛開始重建工作只有三個人,霍松安家族的人經手,後來透過相識與熟識,慢慢地參與重建工作的人數也增多,從第一次只有三個人、第二次四個人到這次十一個人,人數倍增,劉曼儀說他是從第二次的重建旅程開始加入他們的行列的,雖然人數不多,但他們都為了追求夢想而前進,因為有這個夢,重建的過程並不難。
依照布農族祖先流傳下來的興建石版屋方法,重建成員們每天每日、一點一低的將第一棟石版屋搭起,經過二十多天的努力,終於他們的「家」終於落成了。完工後,免了一些布農族的祭祀傳統,拜祖先請祖先歸位,達麻布巫說,雖然「這個家蓋好了,但有種空虛感,因為它還不能說的上是一個家,他希望未來他們的後代能夠記得這個家,有空回來走走,讓這個家充滿著人聲喧鬧,那麼它才算是名副其實的家。」
重建的過程雖然艱辛,過去經費大部份雖然都是族人自己籌備,但現在透過劉曼儀與內鹿本小學的成員們的幫助,例如他們義賣自己設計的內鹿本上衣,重建的目標似乎又更接近成功一步。未來內本鹿石版屋重建計畫還會持續進行,希望透過親朋好友的力量,幫助這些曾經失去家鄉的布農族人們找回失去已久的「家」。
延伸閱讀
鰻魚的秘密小巢
布農族文教基金會新聞稿-重返內鹿本部落
內本鹿行腳-影像誌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