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企業倡環保 中西俠客齊論劍

IMG_3089 【記者徐仕璉/苗栗報導】由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指出,從一數到四短短幾秒的時間,世界上就有一個小孩餓死;但世界經濟較富裕、物產較豐饒的各國卻不斷的浪費糧食,以美國為例,一年的食物消耗量中有百分之二十五是浪費的。有鑑於此台灣保險業者與亞洲華爾街日報於四月廿六日共同舉辦「俠客CEO」的環保競賽活動,邀請包含台灣在內的七國青年在苗栗苑裡一同研討此問題。

參賽者包括台灣各地的大學生之外,還包括了來自德國、西班牙、玻利維亞、秘魯、百里斯與印度的青年朋友,一同參與討論對抗糧食浪費之議題。外國青年對於食物浪費都有他們自己所觀察到的一番見解,藉由與台灣學生活動、討論,激盪出如何杜絕食物浪費的提案與實踐方法。

會場中安排了三階段的活動,首先主辦單位引導著參賽者製作「鼎邊銼」來體會台灣老祖宗因物產不豐而養成愛物惜物、節省糧食的情操;鼎邊銼是先民利用剩菜剩飯所烹煮的一種食物,把剩菜剩飯集中混入米漿,待油鍋燒熱後將米漿緩緩倒入鍋中,漿液會像荷包蛋一般慢慢凝結,反覆翻面幾次拌煎,即做出所謂的鼎邊銼。

現場請到七十二歲的盧來春阿嬤來示範鼎邊銼的製作過程,材料就是中午用餐剩餘的飯菜與事先磨好的再來米米漿。最後就輪到參賽者自己動手了,德國參賽者安妮(Anne Caroline Heymann),他從來沒看過這種食物再利用的方式,做起來也很好玩,他特別強調鼎邊銼吃起來還不錯,很像蔥油餅的味道。


IMG_3037
第二部分的活動是請外國朋友上台分享母國的食物浪費情況、食物保存方法、食物回收機制。來自西班牙的艾琳娜(Elena Martinez Perez)於報告中表示,很多食物的浪費是源於虛榮心(snob),因為經濟富足很多人喜歡吃大餐,在餐後總是剩下許多廚餘,而這些廚餘都將變成垃圾。



德國的邁思(Max Giesen)指出,基本上德國的食物因為價格昂貴,因此浪費的情況並不常見,對於多於的食物,德國社會有相關機構來處理多餘的食物以照顧貧戶。

自百里斯來政治大學交換學生周連恩(Elias Rene Chuc)表示,他們的氣候和台灣一樣濕熱,最於保存食物除冰箱外也會做很多的醃漬食物,不過因為經濟並未像台灣一樣富足,糧食浪費的情形只限於富人,窮人反會到處翻垃圾吃。

玻利維亞的李曼玲(Andrea Mariana Moscoso Riveros)提到,在玻國資源回收做得很差,取得食物有很多通路,但是沒有垃圾的回收機制,廚餘隨垃圾一起丟棄,在他所處的社區沒有焚化爐,導致垃圾與人爭地。反觀之,來自印度的何淑珊(Shubha Sampath)說,在他的認知中印度吃不完的食物有部分被做成生質能源,對於能源缺乏的時代有幫助,不過因為印度有種姓制度,因此社會底層沒有因此受益。

第三部分就是實際提案。其中來自清大的廖政傑主講的提案最受到評審的青睞,提案中指出浪費食物最大的原因在於貪心,因此再衍生出遠、中、短成的解決方式,遠程部分提到用教育改變貪心的態度,中程是利用制定法案來規定餐廳明確指出所提供食物的量到底是多少,短程方面是發明「廚餘警示容器」來提醒食物消費者所傾倒的廚餘可以養活多少飢餓的難民,如果食物的浪費量太多就會響起警報,並亮起紅燈。由廖政傑同學率領的第三組因此獲得了最佳表現獎。

壽險業者指出,得獎學生的提案如果於實際面上可以推動,他們將負起企業的社會責任。出錢出力以支持提案施行,這也是此活動更深遠流長的意義所在。


延伸閱讀

台灣企業社會責任

維基百科-社會企業責任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