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6日 星期二

石頭資料館 癡人「頑」石

【黃莉喬報導】「哇!好大的恐龍!」「快來看,是木乃伊耶!」石頭資料館內,尖叫讚嘆聲此起彼落,不管是大人小孩,無不被眼前這些大大小小奇形怪狀的石頭給吸引。位於嘉義市湖仔內路的陳仁德石頭館,不起眼的外觀很難讓人聯想到裡面竟然有上千件的礦物和化石,琳瑯滿目的收藏可媲美國家博物館,而這些都是館主陳仁德熱愛石頭的結晶,他也毫不吝嗇地主動回饋社會,將自己收藏公開展示。

走進博物館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巨大的恐龍骨架化石,巨大的腿骨,有圓有方,大小不等的各種恐龍蛋,迷你型的貴州龍骨骸,以及恐龍大便化石,還有一億年前的蛇頸龍、白堊紀的鴨嘴龍等多種,彷若置身侏儸紀世界,回到千萬年前人類尚未出現的時代,想像這些巨型爬蟲的生活方式。

從二十八歲開始,陳仁德就探訪世界蒐購奇珍異石,到現在已經走訪了一○三個國家。他在高中時,曾夢想開一間免費圖書館以回饋社會。然而長大後他卻發現,嘉義的圖書館資源已經很充裕,加上一次到花蓮玩,路旁的石販一句「世界上沒有兩顆石頭是一樣的」,觸動了想收集石頭的慾望。於是他開始閱讀化石、礦物圖鑑,他說:「就好像看著郵票目錄來收集一樣,每一種都想收集一件。」到現在陳仁德已年屆七十三,卻依然樂此不疲的從事他的人生志業。

石頭資料館共有兩館,第一館以陳列化石與礦物為主,館內最高齡的石頭有四、五億年的歷史,其中包括在中國大陸遼寧發現的世界最早化石類,二十六億年前由單細胞生物藍綠菌沈積構成的疊層石,還有六千五百萬年前的恐龍蛋等等。這些幾百萬、幾千萬、甚至幾億年前的生物遺體或遺跡,如今能在石頭館中與民眾真實相見。

館內的生物化石是陳仁德相當自豪的收藏。不但陳設有原始人的頭骨模型,像兩百三十萬年前的巧人還有北京人,也有三萬年前的長毛象牙。另外他也遠從俄羅斯添購一百五十萬年前更新世冰河時期,生活於西伯利亞地區的大角鹿化石。陳仁德表示,為了讓民眾能見識到最齊全的收藏,因此他購買時力求礦物種類的完整。

第二館雕塑館則是放置民俗文物、圖騰、古錢、紀念錢幣,以及各國名勝古蹟彩色陶板。其中各國名勝古蹟彩色陶板,是陳仁德先生依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出的世界瀕臨毀滅的古蹟文物,再請陶藝家陳志弘先生以彩泥燒陶製作風景浮雕,包括英國的史卓貝利宮、秘魯的佩多蘿禮拜堂,還有台灣重要古蹟景點等等,堪稱人類文化精華之縮影。

台灣的地質年輕,無法收集到完整的石頭收藏,陳仁德因此得從國外進口,而其中最困難的問題不只是錢,還有運送過程。像是館中收藏三件西伯利亞出土的新生代生物化石,由於俄國禁止化石的買賣,所以免不了需要偷運回來台灣。陳仁德回憶起十幾年前曾到列寧格勒(現更名為聖彼得堡),不畏艱難與危險運送珍貴的長毛象的過程。「年輕嘛,比較有冒險犯難的精神」,陳仁德說,由此可見他對石頭的熱愛與執著。

石頭館至今已成立十六年,由於未收門票,政府也無補助,因此至今仍是虧損狀態。陳仁德說:「石頭館全部都是靠自己,可說是『三自』─自營、自足、自給。」八年前政府曾允諾協助另建新館,陳仁德也同意將自己畢生收藏全數捐出,但無奈至一直沒有下文。直到現任市長陳麗珍允諾透過嘉義西部計畫,徵收土地供擴館之用,目前此案已上呈內政部核准通過。

對於石頭館的未來,陳仁德表示會繼續等待,腦中已有很多關於館內擴建的構想,但他暫時不願意透露。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未來博物館絕對還是免費供民眾參觀,就如同他對石頭的擇善固執。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