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25日 星期一

「夢想無限」 台大師生無限夢想

Sun 【劉俊汝報導】酷熱的夏天、冬冷夏熱的鐵皮屋、沒日沒夜的造車、一次又一次的無止盡的修正…所有艱難的條件沒有使他們消沉。

台大FORMOSUN車隊就是在這種狀況下,進行了五年共三代的太陽能車計畫,一點一滴純手工打造出太陽能車,終於在二OO五年世界太陽能車挑戰賽中獲得全球第五名。這群趴在地上造車的學生,顛覆了大眾對台大是研究型大學的印象,證明夢想是可以靠雙手實現的。

「技術是可以克服的!」靠著興趣、毅力與責任感,台大機械系教授鄭榮和在五年前決定要造太陽能車,就在機械系的佈告欄貼出公告:「無法忍受沒有寒暑假、經常連夜趕工、酷暑、酷寒與蚊蟲的同學請不要來。」當時有三十多位學生加入,憑著決心,老師與學生一起翻書、找論文、進行研究,只為了造出完美的太陽能車,要把學校課本上的知識化成實際的車體,他們堅持不放棄,只為了實踐夢想。

「夢想無限」這部紀錄片真實記錄了台大師生造太陽能車的甘苦。從學生造太陽車的種種辛苦:隊員必須犧牲週六到工廠造車,遇上寒暑假還得「加班」、系上沉重的課業壓力、怕女朋友跑掉、家人的不諒解等,到澳洲參賽還必須面對更多難關:克服天氣、吃住、體能及外在壓力等民生問題層出不窮的問題。最終台大學生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FORMOSUN三代車最後帶著台灣國旗達成三O二六公里的挑戰,得到世界第五的佳績。

世界太陽能車大賽WSC(World Solar Challenge) 始於一九八七年,至今已舉辦七屆,主要的宗旨是因應日益減少的石油能源以及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希望透過太陽能車的設計、製作與比賽喚起覺醒以及解決之道。

已經待在車隊六年的隊長張智凱表示,如果沒有興趣,是撐不下去的。每年招募總有五、六十個新人躍躍欲試,但經過一年後大約只剩下二十人,因為花費的時間與精力是相當巨大,很多時候付出與收入是不成比例的。張智凱強調,人員雖然來來去去,但留下來的都是最精英的,像FORMOSUN三代車隊這二十六人分成四大組,各司其職,獨立製作,隊長負責協調各組工作,老師就像「教練」一樣,指導、協助他們。

張智凱笑著說:「很多時候懷疑自己是黑手」,太陽能車從設計到完成約需花費一年半左右的時間,頭半年從設計圖就必須不斷修正,等到開始造車時,又會出現更多的問題,「每天都在處理小問題,很沒有造車的感覺」。加上因為費用的不足無法購買組裝好的太陽能板,團隊只好自己學著太陽能板的封裝技術,邊作邊學,竟也完成了太陽板組裝。鄭榮和表示,世界上能組裝的公司不多,別說是大學,他不諱言對學生親手打造的Formosun三代車「相當滿意」。

張智凱坦言:「一直到完成這部車之前,不覺得自己做了一件偉大的事」,作車有一半時間都是黑暗期,看不到車的樣子,只能重複做著瑣碎的事,隊員們也常常問自己:「意義何在?」,所幸隊員都堅持下來,共同完成目標。隊長強調,大家都很有責任,知道自己在幹麼,鄭榮和也表示,造車不只是興趣、其實已經是一種責任、他已經「上癮了」。

鄭榮和在「夢想無限」片中提到:「如果你原先有一個夢想,然後你去實現,你會發現你的夢想越來越遠大」!或許很多人會覺得這群人很傻,但隊員們認為,「自己只是作該做的事、有意義的事而已」,自己並不特別,也沒有比較優秀,「只是願不願意去做而已」。鄭榮和認為紀錄片不一定能帶給人們什麼,因為很多事情不能只靠「感動」就夠了,但如果「夢想無限」能夠讓社會更重視太陽能議題,讓年輕人知道夢想的重要,勇敢的作夢,這就夠了。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