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婷臻╱台北報導】雖然「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二十五條就說明「身心障礙者有權使其健康可以達到最高標準,不因身心障礙而受到歧視……」,然而身心障礙者在就醫時,往往還是容易遭受異樣的眼光,或者被歧視而遭受不平等待遇,不過近年來,台灣已經開始關切身心障礙者的口腔照護問題。
殘障聯盟幹事林恩淇表示,身心障礙者的學習能力往往較弱,因此一定要有個非常簡單的示範影片協助他們學習,並且讓他們瞭解口腔健康的重要性。若是因為身體因素,做潔牙動作有困難,則應針對他們研發輔具,讓他們潔牙更輕鬆,以維護口腔健康。
林恩淇說,目前關於口腔保健這方面的輔具不多,希望衛生主管機關重視牙齒照護的輔具開發。例如:改良過的牙刷頭或牙刷柄,以滿足不同類別之身心障礙者的口腔照護需求。而通用設計獎主辦單位自由空間教育基金會是他們在推動無障礙環境上的伙伴,會告知障礙者這方面的需求,希望基金會未來可規劃鼓勵口腔照護上的相關用具。同時也期待透過更多醫師的投入,在未來整合更多資料,建立身心障礙者牙科醫療服務及照護的模式,提供作為全國牙醫師、醫學院及訓練階段的牙醫師參考。
雖然現在的早期療育,都會針對抓握能力做訓練,但是林恩淇表示,以腦性麻痺患者為例,腦性麻痺依張力型式不同,影響肢體、軀幹及動作發展的情況也會不同,肌肉張力過高或過低,四肢會有無力或是僵直的情況發生。除了粗大動作的發展及協調訓練,精細動作的手部功能發展及協調性訓練,對個人衛生刷牙的部分才有真正的幫助。牙刷柄的抓握能力、開口刷牙、牙刷放在牙齒上、牙刷移動等動作都應該訓練。及早進行訓練才能減輕其障礙程度,再搭配輔具的使用,讓肢體協調功能不佳的身心障礙者,未來可自行完成刷牙的能力。
除了日常生活中養成潔牙習慣,林恩淇認為,身心障礙者的就醫方便性也是可以再改善的地方。在偏遠地區,醫療資源較貧乏,相關單位應該多培訓懂得身心障礙者口腔照護的醫護人員,並且組醫師團隊到偏遠地區義診,以及提供資訊,讓不管住在哪裡的身心障礙者的就醫的權利完全發揮。
對於身心障礙者口腔照護相關醫護人員的訓練,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的身心障礙者口腔照護委員會,幾年來舉辦不少相關課程,現在也正在進行今年度的培訓課程,課程內容有口腔保健的基本知識、貝式刷牙法的實作演練、國內外身心障礙者口腔醫療保健的現況與未來發展、特教學校的口腔衛生教育推廣經驗分享,以及對身心障礙者的潔牙技巧演練,最後還會安排到相關機構實習。
林恩淇表示,未來努力的方向除了繼續培訓這方面的醫護人員外,輔具的研發也是第一要務,讓身心障礙者能擁有保健自己口腔健康的能力。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身心障礙者口腔照護委員會
身心障礙者 口腔保健非難事
台灣身心障礙者之口腔健康狀況調查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