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1日 星期日

玉稠湖農園 重視主客互動

【記者林依儒/台北報導】「可能我以前是生意人,所以轉型成觀光農園後,和顧客溝通不是難事。」玉稠湖農園主簡崇明說,開放給遊客自由採果當然會害怕作物受到不當的浪費,但只要做好良好的溝通,這些都不會是問題。

位於士林區德行東路上的玉稠湖農園,簡家從清朝開始就已經在這塊土地上從事農務。起初只有種地瓜跟養家畜,後來日本引進蓮霧、柑橘等水果後,作物開始以水果為主。簡崇明笑說「那個盛產的時代一斤的柑橘比一斤米還貴。」大約西元一九七○年左右,配合政府宣導,轉型成為觀光農園是父親的決定。


第四代農園主人的簡崇明,起初本來不打算接手農園。「我以前是從事藝術品相關行業的,直到三十初歲才想務農,主要是因為興趣,要是退休再來種已經沒體力啦!」當初要接手農園,簡崇明的父親並不是很贊成,因為務農勞累,又賺不到什麼錢。「父親當了五十幾年的農夫了,他當然知道這不是件輕鬆的工作,所以才不贊成。」

簡崇明接手觀光農園後,從朋友得知中部有人在試種平地水蜜桃。「沒多大猶豫,就直接種來試試看。那時父母親反對是正常的,因為水蜜桃相當嬌貴,不容易照顧。」種出成果後當然開心,但開放採果後又得面臨水果的包裝後置作業,「那時包裝材料就得問試驗所的老師去哪買,或是找中部農友協助。我一個人要負責全部,過程相當累人。」

簡崇明說當初砸下一、廿萬弄包裝水蜜桃的材料,父母親都相當擔心。「因為我們務農的年營收也不過一、廿萬,我一開始就把這些錢都花了,不擔心很難。」那時父親還跟他說「哪有務農的搞這麼多花樣弄包裝!」但開放平地水蜜桃採果後,大批人潮讓他稍微放了心。後來高達二十多家農園都栽種水蜜桃,但風潮一過,現今只剩下四家左右。

說到觀光農園的經營的難處,簡崇明說當初政府在推廣時,並沒有對農夫作教育訓練,使得許多農園一開放,農人多年的作物心血常被遊客浪費,讓許多農夫從此關閉農園。「發現水果掉在地上受到糟蹋,任哪位農夫都會難過。那是多年的心血。」而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簡崇明一開始就會和遊客好好溝通。「一定要先把規則講清楚,不然最後難過的是自己,不講也不能怪遊客。」

「我平常就跟顧客保持一種朋友的關係,要來採果一定會打電話問我,不然採收期還沒到,讓他們撲空我也不好意思。」簡崇明笑說,現在顧客都會親自來農園看,很多果實還沒結果前就先跟他預訂要哪顆,熟成後他們會親自來採。「水果當然是自己親手摘的最香甜!」而簡崇明的這種互動模式也為交了不少朋友。




延伸閱讀

農業易遊網-玉稠湖

聯合新聞網-玉稠湖


自由電子報-玉稠湖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