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彥章/綜合報導】早期電腦遊戲上市時,許多家長都擔心孩童沉迷於遊戲世界,耽誤未來的人生規劃。二○○一年,「台灣小子」曾政承在韓國WCG首屆電玩比賽中拿到冠軍,加上近期體育頻道播出「職業電競聯賽」,也就是在「體育頻道」中播放電玩比賽過程,不禁讓人聯想到「電玩等於運動」。
目前較為人知道的電玩比賽項目有世紀帝國、魔獸世界、CS(Counter Strike)、跑跑卡丁車等。
社會觀察家詹偉雄指出,電玩比賽其實比較不像運動競技,應該定位成像職業圍棋、西洋棋賽這類智性運動,是「兩組聚精會神的高手,彼此鬥智過程」,活動都在人的大腦裡,這種靜態競技能得到多少認同,他仍有質疑。
不過也有些人會將電玩視為體育比賽項目,參加固定舉辦的比賽,以獲得獎金作為主要收入手段之一。以韓國WCG比賽來說,光是冠軍就有五萬美金的獎勵。聯合報在二○○一年的報導中說,國內中華職業電玩聯盟在台北青少年育樂中心舉行第一場職業比賽,吸引上百位民眾到場觀看。主辦單位特別引入專業賽評並以超大螢幕講解戰術戰法,「讓電玩比賽儼然是一項新興的職業運動。」
囊括歐洲聯賽《神話世紀》電玩大賽前三名的我國選手陳志誠,從電玩比賽獲得的獎金已經超過七十萬元。他說,開始接觸電玩純屬偶然,是看到一堆朋友在打電玩,也好奇加入即時戰略遊戲,「剛開始很菜,被打得落花流水。」後來或許因為有天分,加上不服輸,每天至少打六、七個小時,短時間內就一路過關斬將,不過卻因此丟了女友。
部落客朱學恆也在文章「職業電玩之路」中提出:「不管是從過去的表現,或是未來發展的潛力來看,其實台灣都十分適合發展職業電玩和遊戲產業。只是,政府一味的用過時的標準和嚴苛的法律來限制電玩、網咖相關產業的發展,反而讓國內的有心人士走的更艱辛。當年的棒球和撞球不也是飽受歧視,經過許多年的奮鬥才讓台灣闖出一番名堂來,難道電玩也必須重演這樣的鬧劇嗎?」
這類「運動」也帶來社會反面思考:職業玩電腦是不是等於功課不好?「中華職業電玩聯盟」是專門培育職業玩家的組織,受訓的選手除了每週固定的集訓之外,還會接受相關的外語訓練及美姿美儀訓練,以確保這些選手在面對媒體和接觸國外對手時都能夠有恰當的表現。選手每月也可以固定從聯盟領取二至三萬的月薪。不過,聯盟為了顧及學生選手的學業表現,也訂立了學業表現不佳停賽,甚至永不錄用的嚴格規章。這樣的規定,也有效的封住了社會輿論的悠悠眾口。
職業電玩選手吳敬晨說:「高中就沉迷網咖,在台中市一中街的網咖『認真練習電玩』。當時,父母不理解,自己也看不到未來。『被人家瞧不起,』他說,罪常從旁人讀到的訊息就是:『你這樣的人將來能做什麼?』不過我後來透過參加比賽發現,也許電玩比賽是我可以靠專業走下去的路。」不過,在課業與經濟的壓力之下,與他同年齡的電玩選手,至今留下來的並不多。
底層教育工作者「犬儒汪汪」在部落格上說:「社會如果不能以開闊的心胸面對電玩,只把它視為蕞爾小技,看到孩子打電玩,便拿出泛道德力量壓制,這都是無濟於事。應該以疏導代替圍堵,以溝通化解誤解,平常心看待孩子玩電玩,鼓勵他們參與正當休閒活動,並協助他們自我覺察人生目標,才是正本清源的解決之道。」
延伸閱讀
電玩相關的社會事件
電玩也能當職業
台灣電子競技聯盟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