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賴安娣/台北報導】在花蓮一個名為靜浦的阿美族部落,有一群孩子和他們的老師在那靜靜的生活著。影片紀錄靜浦國小的顏子矞老師,因為熱愛小孩而投身教育,他希望學生能透過舞蹈表演,傳承紀念阿美族反抗清朝統治卻遭到屠殺的「靜浦事件」。隨著排練與比賽,彼此相處的過程也為他們留下了美麗的回憶。紀錄片《靜土》保存了原住民孩童在成長的生命狀態中,一些細微美好的記憶。
導演林皓申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的音像紀錄研究所,這部紀錄片是他發表於碩士論文的作品。因為畢業製作,他在因緣際會之下,自己有了念頭想要到台灣東部去找題材,當時單單憑著一股熱情,他說:「心裡就是想著,現在不去的話,可能以後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之後他到了花蓮,想要拍攝關於原住民的題材,但十分擔心自己的身分不屬原住民,而沒有立場去記錄並陳述他們的生活。直到遇見了顏子矞,才發現他也不是原住民,但在部落中和小朋友們處得依然融洽,才比較放心。「他對我來說就是一個重要的切入點,我覺得我和他站的位置是一樣的,就只是單純的因為想要去這個地方,而努力的想要做好某件事情。」
林皓申把孩子參加歌舞劇表演「靜浦事件」的部分詳細陳述在紀錄片中,他說是有其特別意義的。「靜浦事件」是描述原住民反抗漢人統治者的故事,但最後失敗了,造成部落青壯年人口的死亡,也消滅了其文化的意義。「這個故事以及小朋友練舞去參加比賽的過程,我認為某種程度上是類似的,他們都為了目標在前進。孩子的未來我們不能肯定,但他們努力的部分是重疊的、重複的,對我來說這些東西都是對照,從歷史上去應對未來的想像,這是讓我感觸很深的。」
紀錄片《靜土》導演林皓申分享拍攝影片心得。 |
他提到,拍紀錄片有一部分是想要去講陳述一些事情,還有很大一部分是想要去看見一些事情。「紀錄片是遺憾的美學,在拍攝過程中,有一些東西是能看到,但是無法捕捉下來,只有在現場才能夠感受的,這是對紀錄片工作者來說,最痛苦也最開心的部份。」他又說,能夠去到部落,和原住民交朋友,他覺得受他們照顧很多。「甚至連小朋友也都會帶我去不同的地方走走、跟我玩,有時候看到我也會抱抱我,讓我能夠感受到他們很信任我,那就是我內心感受到的收穫。」
林皓申表示,這部紀錄片不管有沒有人會喜歡,但是片中的主角,這群孩子還是在那個地方過一樣的日子。拍攝的時候,他常常有很強烈的無力感,認為自己沒有辦法改變現況,這對他來說依然是一種遺憾。「我只能希望大家看了這部紀錄片,對這類的題材有更多的了解,然後稍微關心、注意一下,我想我們大概只能做到這個樣子。」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