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葉芷娟/台北報導】每個禮拜二早上,北投社區大學「永續栽培-秀明自然農法」課程的學員,在泉源國小對面農田集合後,迅速換上雨鞋,戴上斗笠,拿著簡易農具,迫不及待走下農田,準備展開「戶外教學活動」。
在重視健康與養生的今天,有越來越多人選擇捲起袖子自己下田去,享受自耕自食的生活。然而生活在寸土寸金的都會區,想要擁有一塊專屬自己的農地,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但嚮往陶淵明的田野生活,也並非毫無機會。社區大學開設的農耕實作課程,即是提供想體驗農耕生活的都市人,一個簡單又低成本的入門方式。
催生這門戶外實作課的講師陳惠雯說,一開始在社大開課時,由於缺乏土地實種,學員只能在教室「想像」農耕狀況,曾經有一名學員,滿心歡喜地拿著自己在家種植的照片,請老師指導分辨茼蒿與雜草時,她赫然發現,學員竟將雜草錯當蔬菜在照顧。「因為沒有田,無法第一時間教導學員農務知識是很可惜的。」
於是,在老師與社大人員努力奔走下,終於租用到一塊可以讓學員親自體驗城市農夫樂趣的田地,也讓每一位學員都能擁有自己專屬的田地。
課堂上,擔任「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經理的陳惠雯,從播種、疏苗、移植、阡插到瓜架搭設技巧,一一指導學員們基礎農耕知識,個別驗收學員種植成果,也提供各式蔬果種子,讓學員耕種。
為了讓剛出土的作物能長得更好,陳惠雯會教導學員將較矮小的作物拔除,以避免分散掉養分。然而要這些學員親手摘除自己培育的小幼苗,則是一件「天人交戰的難事」也因此,當老師大手一拔的瞬間,「啊不要拔啊!」、「好可惜啊!」的惋惜聲更是此起彼落。
學員裡不論是每週固定請假的上班族、家庭主婦,或是自行開業的老闆,大家不約而同地撇開繁忙工作,一週一次,開心下田去。第一次種菜,擔任家庭主婦的邱小姐說,在上課的過程裡,學員們都會人手一只塑膠袋,邊耕種,邊採收,和樂地相互分享成果。每次上完課,晚餐便有自己栽種的新鮮蔬菜可以和家人分享,不僅吃得健康,更有滿滿的成就感。
赤足鏟土之間,城市農夫找到了夢寐以求的樂趣,對於這波從德國、日本等國家帶來的城市農夫風潮,陳惠雯認為,城市農夫不只是單純浪漫的嚮往陶淵明生活而已,若從台灣糧食自給率只達百分三十三的觀點來看,靠進口的糧食政策,蘊藏著很大的危機。
她更進一步分析,去年全世界有十八個國家因糧食不足而引起暴動,都再再顯示糧食自給的重要性。
對於想投入農耕領域的都市人,陳惠雯建議,與其什麼都不懂就直接開始找地農耕,不如以社大農耕課程當第一步,重新學習鋤頭怎麼拿,菜怎麼種,草怎麼拔。或者,也可以直接找一個農莊,以「Homestay」(到當地居民家居住)、工作假期、擔任義工等方式,定點在一個地方,學習農業知識,到達一定程度後,再開始找地都還來得及。
陳惠雯所屬的「秀明自然農法協會」網站,規劃了一個「農地、資材交流平台」。在這個平台上,一些農家把休耕的田地,沒在使用的農耕機具提供出來,方便有意承租的民眾資源交流。
延伸閱讀
北投社區大學「永續栽培-秀明自然農法」課程
大屯溪自然農法教育農莊
秀明自然農法協會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