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15日 星期三

自我心理教育 有效成功戒毒

1 【記者何艾純/花蓮報導】自願戒毒不見得只能依賴藥物來控制,更不一定要接受宗教的幫助,藉由心理層面的學習,坦然面對自己內心逃避的事物,才能夠真正有效達到戒毒的目的。

花蓮縣一間民營的「那可拿新生活教育中心」,由美國引進系列課程,使戒毒者在接受八階段的課程後,有效達到發自內心拒絕毒品的成效。課程包含烤箱排毒 、溝通面對能力、學習能力、情緒控制、道德與價值觀的改進等,由心理教育方式,引導戒毒者正向思考。



目前教育中心的職員中,有不少是接受教育戒毒的過來人。在重生過後,不但遠離毒品,還下定決心回到中心來幫助更多勇於戒毒的人。職員吳小姐是七年前完成課程的畢業生,多年前因受前夫的影響而開始吸食海洛因。食用毒品兩年後,立志要戒毒,於是向一般診所尋求協助。每天吳小姐都得回診所吊點滴,或者拿所謂的「解藥」回家服用。她說,「吃藥後只會一直睡,起床過後還是會想用毒,根本沒有太大的成效」。而且,在用毒期間,感知能力會一直處在過去的時空,與現實根本無法銜接上。在接受課程後,日後即使看到毒品,不管朋友如何遊說她用毒,她表示,「就是打從心底不想用」。

Use3
而現在還在接受課程治療,廿二歲的阿威(化名)說,中心的生活規律非常正常,每天早上九點半就開始上課到晚上九點。雖然在戒毒期間不能回家和家人相聚,但偶爾輔導員會帶他們出去騎腳踏車,或者打球運動,使原本渾沌的生活,慢慢地回歸正常。阿威表示,每當一個階段的課程告一段落時,都會有考試。輔導員會利用口試的方式,測試他們是否真的理解書中所要表達的涵意,若有不懂的地方,輔導員也會很有耐心的教到他們會為止。

阿威一開始來的時候不太相信光靠上課就可以戒毒,而大多數的人剛到中心也會有同樣的想法,不過現在慢慢覺得自己有明顯的改變,想法也比較正面和開朗。他覺得和其他戒毒所相比,除了沒有鐵窗和鐵鍊限制行動與生活外,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烤箱課程。他說,其實吸毒後體內會殘留很多毒素,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才會慢慢出現後遺症。烤箱排毒就是利用熱度,促進新陳代謝,把汗逼出來,搭配服用流失掉的維他命,身體就會變得比較健康了。現在的他期盼在課程結束畢業後,報考大學的服裝設計系。阿威表示,一點都不害怕將來被同學知道吸毒的過去,因為「勇於面對過錯的人,才是最值得被尊敬的」。

Use4 才剛完成課程的畢業生林先生表示,來中心之前的人生,真的不是活著的感覺,什麼毒都碰,也認為自己一輩子就這樣「吸毒吸到死」。不過,完成課程後的他體重增加了十公斤,人變得比較有自信,想法也變得很積極。在治療期間,中心帶著他去各小學幫忙做反毒宣導,感到「原來自己也可以幫助到其他人」。他說,未來計畫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回饋社會是他的目標。

教育中心的副執行林珈甄說,政府勒戒所的戒毒成功率非常低,會再次回去勒戒所的機率高達八成以上,然而據統計,完成教育中心課程的畢業生,戒毒成功率接近八成之高。中心的戒毒課程約為四至六個月,視個人的新陳代謝和服用毒品量而定,每個人都不同。她還表示,戒毒方式有很多,應盡量避免服用其他藥物來戒毒,畢竟「以藥易藥」的方式非常麻煩。很多人在服藥之後雖有短期的效果,但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依賴,逐漸就變得將原本毒品的癮性,轉移到精神科藥物上,這對於戒毒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林珈甄還說,自己算是機構裡面未曾有過吸毒過去的人,不過每當因為經費不足而感到氣餒的時候,看見那些重生的人,心中就充滿安慰,這也是多年來她一直持續下去的動力。她說,在國外的戒毒中心有很多企業的贊助,但是國內對於戒毒這塊就像踢皮球一樣,是個大家都不願意碰觸到的麻煩。她認為,教育中心從來不將吸毒者當成罪犯來看待,而是視為朋友般來關心他們,「他們只是一個觀念跑掉,只要引導回來,他們就正常了」。


延伸閱讀

那可拿的心理教育課程

四月份完成課程的兩位畢業生感言

戒毒課程的技術來源者- L ‧ 羅恩 ‧ 賀伯特的故事

2 意見:

口頭和接觸的性侵擾 -- 這在精神病院也很多, 而且多更多
要做貶低的工作 -- 這在精神病院也不少, 而且多更多
不能拒絕討厭的藥丸 -- 這在精神病院一定都是
隱暪是山達基的課程 -- 精神病院絕對不會想和課程有關
醫療保險不認可 -- 這在精神病院一定不可以有, 不然就賺不到大錢了
三萬美元、拒絕退款 -- 這在精神病院當然是, 藥開越多, 三萬算什麼?
地方污穢有氣味 -- 這在精神病院或精神療養院可以見到, 尤其在隔離囚禁之區域

「戒毒成功率接近八成之高」是否違反那條發言人也有罪的衛生法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