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徐仕璉/台北報導】台北縣的成蘆橋下、單車道旁有一座看似生態教室的貨櫃屋,時常騎車經過這裡的單車客李先生開玩笑得說:「那是五股濕地守護神的廟啦!」樸質的外觀和宣導的海報掛在外頭,這貨櫃屋是荒野保護協會為了保護五股濕地而設立的工作站,然而這個工作站不只是工作站,它也是導覽輪值基地、它也是生態教育教室,更是五股濕地夥伴的家。
「大家吃飯嚕!下午還要繼續努力嘿。」工作站傳出陣陣的飯菜香,桌上擺著同伴自製的義大利肉醬麵和火鍋,荒野保護協會五股濕地的工作人員一邊用餐一邊討論當天早上的生態調查工作狀況,工作人員的汗衫已經濕透,殊不知是汗水或是和池水,但臉上始終掛著充滿成就感的的笑容;他們從沒抱怨過累,始終不懈地繼續他們的工作,有的進行教育導覽、有的繼續調查生態、有的進行植栽計畫等等。其中生態調查是棲地工作日的最重要任務,保護人員要統計五股濕地各處生物的數量增減或遷移,生物包括水鳥、彈塗魚,水聲昆蟲等等。以上就是他們每月第三周棲地工作日的寫照。
除生態工作日外,每個星期日下午,荒野保護協會的解說員們都會在此地進行五股濕地的導覽與教學課程,帶民眾與學子們認識溼地生態的運作奧妙,甚至還會一起參與計畫工作,如在生態池進行植栽。生態解說員雁子於二月二十一日就帶領著碧華國中學生,進行生態池的植栽活動,主要栽種的植物是台灣萍蓬草,雁子表示,當天他們用的種植方式是所謂的拋擲法,也就是把植物用土裹住,外層再用棉布包住,投擲到深水處,因為棉布會腐爛,因此帶著土的水生植物便可落地生根,不過包的要夠重,不然浮起來就不會長了。
賴榮孝老師目前是荒野保護協會的副理事長,他表示,五股濕地正式認養儀式是在二○○四年生態工法博覽會的開幕儀式上,由當時的台北縣代理縣長林錫耀先生將五股濕地的模型交給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李偉文,這也代表荒野保護協會開始邁向棲地圈維護與管理的範疇。因此協會將未來十年的目標定位在荒地圈護上,並在二○○六年開始第一期荒地管理員的訓練課程。
不過荒野對於五股濕地的情感覺對不僅於此,其實早在二○○二年起,此協會開始介入關心五股濕地,起初並得不到政府當局的認同,還被台北縣政府當成「要糖吃的環保流氓(引自
阿孝生態日記)」,然而鍥而不捨的精神、與說到做到的行動力,讓這些工作夥伴在二○○三年得到了初步的肯定,因而造就了二○○四年的認養成功,慢慢的荒野保護協會也把五股濕地經營的有聲有色了,計畫也越來越有前瞻性了。賴榮孝老師表示,北市、北縣政府因為重視環保也看到了我們的努力,所以經費取得上並沒有太大的困難。但其他縣市搖搖欲墜的濕地生態可就沒這麼幸運了,就如賴老師所言:「我們五股濕地案子的經費可能比很多縣市一年的環保推行經費還要多。」
「我們還有需要努力的地方,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方面」賴榮孝老師提到。濕地的保護概念近幾年來非常風行,歐美先進國家都紛紛講究還地於海、還地於何,但環保不能只靠幾個「有心份子」來推行或實施,如此力量太單薄,一定要全民一起動起來做環保力量才夠大,但要建立這樣的概念,正好就呼應賴榮孝老師所說到的:「教育」。
荒野保護協會在五股濕地的工作人員是默默且熱情的一群,當單車客騎經此都會感受到他們的善意,不時還會互相打招呼,對於有志一同的民眾也不吝惜的展開雙臂,甚至邀約一同午餐。所謂「人本」就是身邊事物付出愛與關懷,關懷這個地球並把「人」和地球上的萬物視為一體;過去人類對環境造成的傷害經過一次次災害的反撲,證明環保是目前人類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而「荒野」這群人在五股濕地不求回報的「治療創傷」,可說是人本思維的最好示範,五股濕地生態復育的成就,就是他們最好的代表作。荒野保護協會正在推動把淡水河流域的溼地完全復育,成為帶狀棲地,未來不只可以在岸邊欣賞濕地生態、甚至可以搭乘遊河船在淡水河上欣賞自然之美。
如今全台、全世界有那麼多濕地正遭受嚴厲的破壞,甚至有那麼多環保議題需要努力,非得要全民共同努力加上政府的經費幫助來才有和大自然討價還價的餘地。不為出名,不為己利,為了以後,為了下一代,從自己做起,也從停止破壞開始,就如荒野協會這群人一樣。
拋擲法步驟介紹:
| 記者徐仕璉/攝影 |
|
| 記者徐仕璉/攝影 |
|
|
| 記者徐仕璉/攝影 |
|
|
| 記者徐仕璉/攝影 |
|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