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3日 星期一

平凡快樂來自活出「好天天」

%E5%85%AC%E4%BB%941 【記者李怡融/台北報導】相信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是美好而無波折的;然而,當生命中因為挫折而感到人生不如意時,應該怎麼面對呢?「沒有人生來天天好,但我們可以活出好天天」,這是心路基金會創辦二十年來的深刻體會,並且推出《好天天》紀錄片來激勵社會大眾,看看心智障礙者們,即使面對不完美的人生,還是活出平凡的快樂。

《好天天》紀錄片,訴說著心路基金會成立的二十年來,是如何不辭辛勞地陪伴一群心智障礙的孩子們成長、是如何不畏艱難地教導這群孩子們步入正常人的軌道而可以獨立生活。



《好天天》一片主要是拍攝三名心智障礙者的日常生活,藉由他們的生命歷程,來描述心路基金會所照顧的這些孩子們,如何努力地學習生活技能,一點一滴地成長。這群特別的孩子可能沒有出色的外表,但是他們有一顆最善良的心;動作可能不夠迅速準確,但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練習,盡可能做到最好。

陳俐君是一位中度智能障礙的少女,不過這點阻礙對她卻構不成威脅。影片中可以看到俐君在超商裡勤奮地工作著,從事清潔與貨物上架等工作;老闆娘說,我們不期待她能做多少事,但是後來發現,她能做的事還滿多的。

在外人眼中,或許認為她會因此而感到痛苦;但是,在俐君身上看不到所謂的沮喪,反而是渡過平凡又快樂的每一天,與母親攜手一同在公園裡數著腳踏車、欣賞飛鴿,簡單樸實卻也開心。

脖子上戴了六年氣切管的唐寶寶黃奕盛,正是「好天天」的頭號男主角,他的呼吸順暢與否都得依靠氣切管,除了容易喘之外,感冒了都要等上一個禮拜才會好。但是,媽媽廖彩藍說奕盛很認命,這對父母來說很釋懷。

123
在奕盛這六歲孩子的小小身體裡,藏不住滿滿的活力與喜悅。黃媽媽說,奕盛的貼心與獨立是她最大的感動,而一路陪伴著他成長,奕盛知足常樂的生活態度,讓他們看見不同的生命視野,「人生只要健康、知足就好」。

而今年三十八歲的邵元傑,雖然因為錯失早期療育的時機而喪失口語能力,但是他不忘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每天下午都幫忙老師收取垃圾。抖抖手中的黑色塑膠袋、再攤開袋口,這樣平淡無奇的小事情,都能輕易地讓單純可愛的邵元傑感到很有成就,露出滿心歡喜的表情。

心智障礙者們生來就注定要為自己「不平凡」的生命奮戰一輩子,努力地存活下去,他們無法為自己爭取權利,卻能與障礙共存,接受自己生而不平等的事實,活出單純、勇敢這樣「平凡」的生命價值。以上的畫面都在「好天天」裡真實刻劃出,歷經兩百分鐘拍攝、剪輯成九十分鐘的影片,導演彭文淳清楚地記錄這些不平凡的孩子們的生命點滴。

在彭文淳的拍攝過程中是沒有任何預設立場的,而是靜靜地站在和這群心智障礙者一樣的高度,「盡可能讓我們的存在降到最低」,用眼睛看到所有的無奈、溫馨,沒辦法拒絕的責任。

他說,希望透過鏡頭內所有的感性與理性,能修正許多人對於心智障礙者的偏見:從可怕的印象變成可敬的鄰居,從可憐的異類變成可愛的朋友,並且進到這些人的心靈世界走一遭,感受他們曾經感受過的苦與樂,悲與喜。

宗景宜身為心路基金會的執行長,帶領心路幫助心智障礙的朋友們渡過每一個難關,由於自己也身歷其境,擁有一個智障小孩,讓她更加能夠體會家長們的無助與悲嘆。她知道有些家長會躲在家裡掉淚,她鼓勵著說,「有些東西我們無法選擇,但是要勇於面對,不要失去任何希望。」只要將困難提出來,社會上一定會有支持他們的人,幫助他們解決難題,「再苦也可以活出喜悅,痛苦會過去」。

《好天天》是許多人看完以後一再推薦的紀錄片,資深女藝人張小燕試圖給予社會大眾一個觀念:如果認為現在是個不好的時代,那就來看看這部片,希望能因此看見「自己的幸福、別人的努力」。跆拳道國手蘇麗文也說,從這些心障者的身上看到生命的韌性,讓我們更積極追求人生目標。


延伸閱讀

好天天紀錄片180秒預告片

好天天紀錄片導演彭文淳訪談記實

心路基金會的使命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