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30日 星期四

血管瘤傷友陳淑惠 化悲痛為力量

【記者詹淑芬/生命力報導】「沒有人能告訴我,如果不治療的話到底會如何?帶著一顆不定時的炸彈在臉上,因為治療我損失了一個鼻子,左半身多了些傷口,十餘年來四處奔波,時間、金錢我已無法詳細估算。」血管瘤傷友陳淑惠回首這段治療過程甚至台中、高雄都去過,臉上數不盡的傷疤,心中訴不盡的辛酸。

三十二歲任職電子時報業務專員的陳淑惠,國中時右眼下面腫過一次,看過醫生消腫後不以為意,高中時右嘴唇慢慢變大,至長庚醫院看診才得知原來自己患有動脈血管畸形的血管瘤。血管瘤是一種常見的良性皮膚腫瘤,是皮膚血管異常增生或血管擴張,所引起各種血管瘤及血管胎記,也有人說那是「床母」留下來的記號。

民國八十二年時,陳淑惠在國泰醫院第一次開刀,從臉上開刀找血管,直接將血管硬化劑注射到血管中,原本治療後可望恢復卻事與願違,消腫後出現更可怕的壞消息,鼻子及右邊顴骨附近因組織壞死全變成黑色的,出院前開了第二次刀,結果鼻子沒了。

那年農曆年陳淑惠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的,換藥時甚至都不敢看鏡中那個沒鼻子的自己,但卻也沒親戚朋友肯幫忙換藥。最長的一次住院是二十幾天,整隻左手固定在頭上,左手臂接了一條肉管黏在鼻子上養肉,因為這古怪模樣,住院期間除了開刀,最遠只離開病床到廁所,連病房門都沒踏出過一步。

接下來的幾年,陳淑惠平均兩個月注射一次硬化劑,每星期二下午請假後,下個星期一才會再和同事見面,因主管及同事的包容和照顧,才可以邊工作邊治療。由於健保不給付血管硬化劑,在昂貴的醫療費用、因治療產生的疲累及工作不允許的情況下,陳淑惠停止了一切的治療,聽天由命。但老天爺卻不放過她,陳淑惠的血管瘤病情更加惡化,右眼臉甚至腫到影響視線的程度,於是再度回到長庚醫院接受一次三萬五千元的雷射手術,病情才開始漸有起色。

前年十月底,陳淑惠在桃園敏盛醫院又接受了一次手術,將多餘的組織切除,原以為從此脫離疾病的魔掌,但沒高興多久卻又發現了一條不正常的血管,頓時感到晴天霹靂,先前的努力化為烏有,甚至一切又將重頭開始,所幸去年開刀將這條血管綁住,才總算治療好。如今距上次開刀已經十個月了,陳淑惠只希望自己有無數的十個月,永遠都不用再面對這難纏的病。

這段日子裡,陳淑惠覺得自己活在恐懼中,每次開刀全身麻醉前,都祈禱不要醒來,不想再忍受那種身心上的折磨。陳淑惠說,每次麻藥退的時候,傷口痛楚外加上嘔吐,幾年下來持續的醫療都沒看到效果時,哪還有信心及勇氣繼續接受治療。但由於母親在她開刀時幾乎都請假陪伴,因此覺得很對不起母親,且她以前也沒面對過這樣的事情,母女倆都再次重新學習面對生命。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工員劉靜芬表示,在和傷友接觸時會多鼓勵他們參加活動,在陽光血管瘤聯誼會中,病友可以互相了解幫助,彼此交換醫療資訊,讓他們不會感到孤單。在醫療方面,由於健保目前沒有給付染料雷射的費用,今年三月二十六日舉辦過公聽會後,健保局承諾會在六月二十六日給予是否補助的答覆。

擔任陽光血管瘤聯誼會義工的陳淑惠,也同時在榮光育幼院及鵬程啟智中心服務。現在每週一、二晚上都會去當義工,陳淑惠表示:「由於曾經受過許多人的幫助,現在則是換自己體會付出的快樂,因為自己有能力幫助別人,反而覺得更加開心。」

陳淑惠說:「肉體上的傷痛容易忍耐,心中的傷卻要花上數倍的時間來治療。」血管瘤傷友需要的是大家像朋友般地以平常心相處,別因為傷友臉上或身上的紅色印記而感到害怕,用異樣眼光看待,要放鬆心情以真誠的態度對待對方,才不會再度造成血管瘤朋友心中的傷害。


延伸閱讀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