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武裝青年 唱出社會核心問題

「阿公咧說起是這條埤圳的水飼大了子兒細小平安又順遂,如今政府財團要來這搶奪這條百年歷史的水圳」農村武裝青年在新專輯《幸福在哪裡?》的〈望水〉一曲中這樣唱著。

關渡社區 用藝術守護城市綠肺

漫步在關渡老街上,兩旁矗立著古樸的磚造民房。再往前探去,鑲嵌在民房的竹枝與竹節製成的軸心根根串聯,迎著風旋轉舞動,彷彿候鳥鼓動著翅膀悠然飛翔,在陽光灑下的午後巷弄中形成自在自適的小小世界。這是二○一二關渡國際自然裝置藝術季的作品之一「風之翼」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3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4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This is default featured post 5 title

Go to Blogger edit html and find these sentences.Now replace these sentences with your own descriptions.

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三峽《甘樂報》 推廣在地文化創意

【記者朱仲文、林允中/新北市報導】老字號肥皂「茶山房」的接班人林峻承離開家族事業,全力投身文創產業,只為「甘樂文創」空間。同時也發行《甘樂報》,內容多元,除了提供地方活動訊息,也包含各種藝文議題,成功的把創意空間與地方媒體結合,希望成為三峽地區的新特色。記者朱仲文、林允中/製作位於三峽的「甘樂文創」創立於二○一○年九月,是一個交流文化創意的平台空間,展出創意作品、邀請演講及表演活動等,另外也提供餐飲的服務。負責人林峻承當時是「茶山房」房的接班人,因為希望能推廣保存三峽的在地文化,於是貸款成立空間。而隨著創意空間同時開始發行的是《甘樂報》,媒體出身的林峻承曾在電視台擔任執行製作,如今身兼總編輯,他說,除了成立平台,希望能以更主動的方式,進而成為地方媒體的角色,同時也能為文創空間做推廣與行銷。《甘樂報》裡有各種議題,包括社會、地方的文化,社區的活動,藝文的議題等,是份內容非常豐富的刊物。不管是「甘樂文創」的運作,或是每一期精美的《甘樂報》,都是由林峻承和朋友,僅僅三人一手包辦。在採訪的同時,林峻承也幾度必須抽身,接電話接洽表演、展覽,真的非常忙碌。「我們每個人都是身兼數職,」林俊承說:「除了要會煮咖啡、做餐之外,其他時間就是編寫刊物。」甘樂的刊物與藝文空間的結合是最有特色的地方。在第四期甘樂報出刊時,藝文空間配合當期的主題「信仰」,舉辦了一系列「信仰」的展覽,包括媽祖攝影展、影展,宗教相關音樂的表演,甚至特地從北港請來媽祖。林峻承說,「後來我們去找北港朝天宮聯繫、溝通,很幸運的請到...

2012年2月28日 星期二

純攪和愛地球 環保製皂

【記者鄭孟蕎、陸家豪/新北市報導】以手工、環保為目標的「Vivi Bien純攪和」以手工皂起家,現在則設計燈飾、時鐘等產品,朝手工皂藝術的方向,更廣泛地推廣環保的概念。 記者鄭孟蕎、陸家豪/ 製作卞思綺是純攪和創意手工皂的催生者,念視覺傳播出身,曾在廣告業以及網路公司任職,無意間在書局看到了製作手工皂的書,發現製做手工皂其實是十分環保的,便想要自己試做看看,並將成品送給友人,就這樣做出名聲。一開始嘗試將手工皂做成蛋糕造型希望吸引消費者注意之外,也希望消費者能夠將其視為一份禮物,在看膩之後可以有另外一個用途,不像是塑膠禮品不能夠再回歸地球,甚至對環境造成汙染,透過親身的接觸,了解到自己對環境的責任。一般市售的香皂通常都是添加化學(合成)的界面活性劑,是水無法分解的,對水資源有很大的危害,而且也會傷害我們人體的皮脂膜,造成皮膚搔癢。卞思綺有次曾嘗試過將市售的香皂丟入馬桶中,發現馬桶阻塞了好幾天,無法溶解。手工皂遇水是容易溶解的,而化學合成皂是比較硬的,通常都是添加一些化學成分所造成的。以創意出發,吸引消費者的注意,正式環保議題,成為純攪和創意手工皂與其他手工皂的最大區別。但是蛋糕造型的手工皂在製作上十分費時,也需要人力的投入,而且單價無法提高,怕消費者不能接受價格,無法推廣使用環保皂的理念;除此之外也設法將藝術融合,讓更多人能了解手工皂的益處,在二○○九年曾參加過日本東京國際禮品展。日本東京國際禮品展是規模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消費性商品專業展示會場之一,純攪和創意手工皂在日本大放異彩,獲得日本媒體的肯定,消息傳回台灣之後,也造成許多人的關注。在媒體與報章雜誌大力報導之下,純攪和創意手工皂的訂單大增,讓卞思綺必須一直趕著量產,讓她一度失去熱情。在休息沉澱過後,希望未來又更多生活「皂」景類的藝術品,為了與之前有所區別,由「純攪和手工創意皂」更名「Vivi...

2012年2月27日 星期一

宜蘭縣史館 互動中學歷史

【記者古佩安、許夢芸/宜蘭縣報導】你知道在宜蘭有一個特別的博物館嗎?它跟一般的博物館不同的地方是,它重視宜蘭的生活史,這個特別的博物館就是宜蘭縣史館。一般人總認為歷史算是背的東西,有些小孩會懼怕它,但你知道宜蘭縣史館是一個能快樂學習歷史的博物館嗎?縣史館成立於一九九二年,是全台灣第一座縣級為編纂地方史志,為長期蒐藏、記錄地方史料的地方,快一起來看看吧。記者古佩安、許夢芸/製作縣史館的主體建築,是一個密閉的圓形空間,就像榕樹一樣,從入口處望去,一樓的弧形展示迴廊是常設展的所在位置,是全館的焦點,也是民眾參觀和學生戶外教學的重點。從迴廊往下看可以看到地下樓層的閱覽區,寬敞而沉靜的空間營造出親切的歷史感。常設展的主題為「快樂學歷史」,透過探索、互動展示手法,可以引發民眾的興趣,讓大家可以在輕鬆又愉快的情境之下,進行學習活動,進而了解歷史、親近歷史。每個單元幾乎都有一些機關,可以讓參觀的人去按,背板也會跟著變,這和一般只讓民眾觀看的博物館不同。有一區是專門讓小孩子在那裡玩的,有大拼圖可以讓小朋友去拼拼看,小朋友可以從拼拼圖去學習。其中有個蠻特別的單元叫做「龜山島會轉頭?」展示內容是一張龜山島的照片,它雖然看似一張照片,但他其實是由三張不同角度的龜山島組成的照片,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龜山島。在縣史館裡擔任導覽員的陳莉美說,其背後意義是同一個歷史事件,比如二二八事件,必會因不同的族群文化或站在不同的立場,而產生不同的解釋。這個單元是要提醒民眾應該要以多元化、相對化的態度來面對...

2012年2月26日 星期日

瑞柑生態村 蛙鳴 蝶舞 賞螢光

【陳亮吟、陳俊文、賴穎臻/新北市報導】位在瑞芳的瑞柑國小,有著全台第一所校園生態村。何謂生態村,生態村代表著將人類的活動與自然整合,以求生態的永續發展。而瑞柑國小校園生態村,除了提供自然的環境給各種蛙類和其他動植物,它更是瑞柑國小學生的教材。不管是在課堂中或是課餘時間,瑞柑生態村都是小學生的最愛,學生們在生態村學到、看到更觸摸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陳亮吟、陳俊文、賴穎臻/製作瑞柑國小生態村的發展要從一九九八年說起,當時的校長林文生因為晚上在校園中聽到蛙鳴,而興起「教育可以不只從課本得來,也可以從環境切入」的想法。在一連串的努力,生態調查、蓄水工程和濕地營造等。瑞柑生態村成了全國第一所校園生態村。「我們不是建造一座建築,把動植物關起來。我們是開放式的,讓動植物能自然地在生態村長久定居下來。」瑞柑國小主任戴雲卿說。瑞柑生態村特別的地方在於它不是刻意被營造出來的,而是讓生態環境自然而然的成為一個聚落。在完成生態村後,其中除了有「瑞柑三寶」之稱的樹蛙、蝴蝶、螢火蟲外,植物則有油桐花、浮蓮等。瑞柑國小的師長運用這些動植物,設計出學習單和學習護照,把生態村融入於教材中。小朋友只要完成學習單和學習護照上有關生態村的觀察與認識,不管答案對或錯,都會公開頒獎。除此之外,為了讓孩子更加認識生態村,瑞柑國小會固定舉辦生態營。生態營很特別的是只在夜晚,因為瑞柑生態村最有名的就是蛙類,而蛙類是夜行性動物,所以生態營只辦在晚上。除了可以看到蛙類,在生態營中,也可以欣賞到螢火蟲。因為如此,有時候孩子和家長還會...

2012年2月25日 星期六

我們就是故意要三缺一的劇團

【記者陳亮吟、陳俊文、賴穎蓁/台北市報導】聽到三缺一劇團的第一個想法應該會是:「麻將?」其實並不是,三缺一劇團是一個有政府立案的劇團,它運用戲劇來批判、討論各種社會議題,並與觀眾一起思考、面對。《女孩好餓──我到底哪裡吃不飽?》一劇就是針對現代女性對於自我審美觀以及身分認同議題的戲劇。劇中描述了高中女生王宇恬因為自我和外在壓力下的矛盾而得了厭食症。三缺一劇團希望藉由這齣戲劇,讓觀眾能思考並面對現代社會對女性外在形象和身分認同的刻板印象。為什麼會取名「三缺一」的原因,是因為在劇團創團初期,四位創始團員在開會時總是會缺一位,所以就以幽默的團名代表團員和劇團。三缺一劇團的創始團員都是輔仁大學的畢業生,因為在學的時候對戲劇很有興趣,並互相有合作演出。創始團員的魏雋展和王亮君在只憑藉著「因為想做戲」的想法,與其他兩位團員決定在二○○三年創了屬於自己的劇團「三缺一劇團」。談到劇團特色,公關鄭成功說:「三缺一劇團其實就像一個容器,讓每一個願意參與和想創作的人都可以來我們劇團。」除此之外,三缺一劇團因為是七年級生組成的劇團,對於戲劇的表達方式跟以往的表達手法不太一樣。「我們試著用自己的想法和方式來呈現戲劇,而不是傳承自舊有的表達方式。」她說。三缺一劇團的創團作《女孩好餓──我到底哪裡吃不飽?》,說明了現在青少女對於自己身體的審美觀和對自我的性別認同,並描述了現代以瘦為美的主流下,青少女面臨的抉擇。劇中女主角王宇恬活在與女生朋友的感情和對家人恐懼的困境中。王宇恬因為喜歡上自己最要好的女生朋友夏靖...

2012年2月24日 星期五

青田七六 古跡譜出新生命

【記者李冰瑜/台北市報導】有人走動的房子才不會老。青田七六是坐落在青田街七巷六號的馬廷英故居的新名字。這座八十高齡的古屋從二〇一一年六月起向民眾開放參觀,並且提供簡餐服務和舉辦各種講座,讓大眾可以親自傾聽老屋的歷史故事。青田七六介紹 記者李冰瑜/製作青田七六的第一位主人,也是建築的設計師是原臺北帝國大學(今台大)理農學部的足立仁教授。由於當時來台教學的日本教授普遍面臨著住宅短缺的問題,教授們在今日青田街一帶興建大學住宅。由於允許自行設計房屋,這裡的住宅群都留有主人的精心設計和特色。1945年之後日本撤台,臺北帝國大學改為國立臺灣大學,住宅由當時的台大地質系教授馬廷英教授接收。2010年由黃金種子文化公司負責進行經營維修。青田七六坐落在青田街鬱鬱蔥蔥的古樹之中,是一座洋和混合的木造建築,設計上處處體現出足立仁教授當年的巧思。住宅于1931年建造,房舍整體上是日式風格,但是凸窗和百葉窗的嵌入又融入了洋式元素。脫鞋入室,屋舍鋪設的是檜木地板,各個房間都保留著當時的名字。走到底部是一條長長的走廊,面向庭院,陽光可以透過木框玻璃灑在地板上。屋外是當時馬廷英教授加築的陽光室,是一件屋頂為透明玻璃的房子,建築依然保留當年的石柱和框架,改用現代玻璃加固,還原當時的生活情景。黃金種子公司將當年為馬廷英妹妹建的磚屋改造成廚房,可以為民工提供簡餐服務。這裡是當年馬廷英教授休息的地方...

2012年2月23日 星期四

厚土種植法 在都市種植有機菜

【記者應佳臻、丁曉祥/台北市報導】大地旅人環境工作室利用「樸門永續設計」的原則,漸進式的改變這個對環境還不是很友善的都市。而其中透過「厚土種植法」更能夠讓都市人能夠在自己家中種植簡易的有機農作物,方便省錢。記者應佳臻、丁曉祥/製作「厚土種植法」,利用果皮、廚餘等層層堆起,隨著時間過去慢慢分解,漸漸的釋出養分。「這個耕種方法因為蒸散少,需要澆水的頻率也比較低,即使隔了一個星期沒照顧植物還是會生長的很好」大地旅人員工吳伊婷表示「這很適合忙碌的都市人」大地旅人在羅斯福路三段上也認養了一塊政府已經鋪上草皮的綠地,並運用厚土種植法輕鬆當起都市農夫。不需要投入太多人力,師法大自然;仔細觀察環境之後,建立一套可以自行運作的循環系統,以對環境友善的方式生產我們所需的食物與能源。為了方便維護,他們設計了曲線形的菜園,加上鄰近建物的雨水收集桶,並配合堆肥香蕉圈集水保水的特性,減少能源的消耗與需求。在植栽的選擇上則是以可食用的植物為主,間種了花卉植物用以吸引昆蟲授粉,還有一些屬於避忌植物的香草來驅蟲。隔了一年的時間,雖然沒有定期的照顧,但是因為當初環境系統設計的完善,如今原先單調的綠地現在改頭換面成了生機盎然的田地。現在已經有許多產出如:芋頭、地瓜葉、玉米、萵苣、蘿蔔等等。因為鄰近住家,因此許多居民也加入照顧的行列,「住在旁邊的阿姨都會來巡一巡看是不是需要澆水」吳伊婷說「偶爾也會有居民來摘東西吃啊!不過這也是一種對社區的回饋、跟自然的互...

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

用畫筆復健 中風患者開畫展

【朱啟瑜、吳季璇/台北市報導】曾擔任奧美藝術總監的李振飛,四十二歲那年,太太小腦萎縮症發病,他一肩扛起整個家。但老天卻又開了他一個大玩笑,二OO一年,四十六歲的他腦中風,使得右半身難以活動,語言能力也受損,雖然沒了工作,但他用最喜愛的作畫努力復健,在二O一一尾聲,將他十年的作品一次展出,也顯現生命的韌性。記者/朱啟瑜製作走進位於內湖的居民活動中心,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幅色彩繽紛的油畫作品,「畫出彩虹,振翅高飛」的展覽正在舉行著。而這些美麗畫作的作家,有著不平凡的經歷,他叫做李振飛,他是中風患者。曾擔任奧美廣告公司藝術總監的李振飛,從小就展現對於藝術的熱愛,國小就開始學畫,也一路唸到藝專,出社會之後,利用了他的專長畫畫和攝影,在廣告界如魚得水,有著幸福的家庭,和人人稱羨的生活。但好景不常,他的妻子夏艷芬在中年之後,行動漸漸失去控制,不但走路不穩,說話也吞吞吐吐,他的妻子罹患了罕見疾病小腦萎縮症,在當時,那還是一個社會大眾不太了解的疾病,到目前為止,也還沒有治癒的辦法,李振飛一肩扛下家中所有的經濟開銷,更到處奔走,帶著妻子嚐試各種治療的辦法。隨著妻子的病情逐漸惡化,和沉重的工作壓力下,十年前的一個晚上,四十六歲的李振飛感到全身不適,晚上就寢後,兒子發現爸爸叫不醒,緊急送醫,醫師判定李振飛的左腦中風。腦中風使得李振飛失去了右半身的活動能力,語言能力也受損,夏艷芬的大姐朱穗萍提到,當時大家真的都措手不及,但也只能樂觀的面對,尤其是李振飛本人,還是都笑笑的,不會封閉自己。出院之後,李振飛開始...

2012年2月21日 星期二

《彩虹社區報》 讓新移民活出色彩

【記者朱仲文、林允中/高雄市報導】《彩虹社區報》是一份位在高雄市後火車站的社區報刊,由高雄後站教會所發行,提供地方活動訊息,也舉辦專門服務新移民的活動課程,如識字班以及讀書會等。除了讓居民們增進彼此情誼,也加強了對社區的歸屬感。記者朱仲文、林允中/製作《彩虹社區報》創立於二○○七年,當時教會成立了「彩虹生命關懷協會」來負責,希望藉由社區報能夠推廣課程與活動。創刊時印刷了三萬份,但發現效果不彰,之後固定改為每期一千份,派報地點包括社區、校園等。《彩虹社區報》最大的特色就是圖多字少。總編輯莊銀珠說:「這也是現在報刊的趨勢,大家都很忙,沒有時間可以看這麼多文字,所以我們採這種用圖片說故事的報導。」一份報紙看下來,照片數量還真的不少,一篇報導可能有五張以上的照片。「我們希望讀者在二十分鐘之內就可以把整份報紙看完。」固定放在《彩虹社區報》頭版的是新移民關懷的消息,也是協會的發展重點,包括各種專屬新移民的課程和活動的訊息,以及可以他們得到幫助的方式。近來台灣新移民的數量越來越多,從東南亞國家和中國嫁來台灣,卻發生很許多適應不良的問題。「他們要熟悉異地、要學習語言、要適應生活,實在很辛苦。」莊銀珠說,「我們的目標是希望能幫助他們盡快落地生根,也提供很多學習的管道。」這些課程包括國台語課、烹飪課等新移民可能需要的技能,甚至幫忙諮詢婆媳相處的問題。而放孩子單獨在家,媽媽可能不放心,協會也另外開辦兒童故事班、美勞班、課業輔導班等,可以帶孩子一起來上課。針對弱勢家庭,課程幾乎都免費報名延伸閱讀:彩虹生命關懷協會維基百科─新移民中央社─新移民故事...

2012年2月20日 星期一

在地農產保養品 在臉上說故事

【記者陳希寧、陳長忻/台北市報導】東方美人茶是台灣十大名茶之一,好喝自然不在話下,但是你有用東方美人茶洗過臉嗎?「北緯23.5」用小農生產的無農藥、化學肥料的台灣特有經濟作物,包括新竹縣峨眉鄉的東方美人茶、台南縣大內鄉的酪梨、雲林縣斗六市的米、彰化縣二林鎮的紅薏仁,以及南投縣竹山鎮的桂竹,經由生技廠萃取植物成分,加工製作成經濟價值高的保養品,例如卸妝油、洗顏霜、面膜、化妝水、精華液、乳液等,改善農民付出與收穫失衡的現狀。記者陳希寧、陳長忻/製作網路自創保養品牌北緯23.5成立於二○○九年,創辦人何佳霖、李坤陽在嘉義求學時,常常看到路邊又大又甜的鳳梨,只以一顆五十元的低價販賣,而當時也有保養品創業的想法,於是發想以台灣在地農產品做結合,創造更高的價值,而不只是直接吃或是食品加工而已。然而,創業初期尋找農民合作卻屢遭拒絕,李坤陽說,老一輩的農夫對網路拍賣陌生,又因保養品是擦在臉上,擔心會發生問題,何佳霖、李坤陽經過長時間親自向農家說服,逐漸建立互信,克服難關。李坤陽說,北緯23.5有一個農產資料庫,依照時令、節氣分類,配合農產品本身的功效,研發設計保養品,再找小農接洽,討論可行後就會購買農產品原料,藉由生技廠代工製成保養品。在製造過程中,堅持使用在地農產、在地生產,減少海外運輸的碳足跡汙染,並不添加化學色素、香精和酒精,使用的包裝也是可回收利用的材料,打造完全天然無毒、友善環境的保養品。「我們除了一般保養品會強調的理性的訴求外,更多的是想要賣的故事。」何佳霖表示,不只單純販賣在地農產保養品,北緯23.5在每一系列的保養品型錄印製農家故事,希望藉由報導農民背後辛苦的理念,讓消費者更了解他們、引起共鳴,進而達到與農夫直接接觸,李坤陽說:「不管是我們採購或是消費者跟他們採購,產生一些實質上的幫助。」李坤陽表示,北緯23.5會定期與農人舉辦一些活動,「增加消費者的記憶度,提高農夫的曝光度。」例如北緯23.5和雲林縣斗六市的米農合作推出的「認養田地」,讓消費者直接跟他們認購,半年付兩千多元的費用,定期收到認購的鮮碾米,讓小農跳過中盤商的剝削,擁有更好的生活。延伸閱讀北緯23.5官方網站熱血青年 讓老農產品變美容潮品,北緯23.5北緯23.5...

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

對抗病魔 鄭鈴用畫筆畫出希望

【記者吳季璇、朱啟瑜/台北市報導】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的鄭鈴,曾經因為醫師「活不過成年」的預言而封閉自己,但在因緣際會下,接觸了繪畫,鄭鈴將心中的想法與力量付諸於畫作,展現生命力。鄭鈴用樂觀堅強的信念,超越人生的重重關卡。記者朱啟瑜/製作「繪畫對我來說,是將生命歷程視覺化的展現。」鄭鈴因為罹患脊隨性肌肉萎縮症,她在身體上的不健全,在求學的路上,感到自卑,進而封閉自己,但在偶然的機會,接觸了繪畫,拿起畫筆彷彿開啟她另一個世界,她畫出她的生命經驗,也為自己畫出了新的生命。脊隨性肌肉萎縮症,是脊隨上的基因出了問題,病徵為靠近脊隨的肌肉會開始萎縮,隨著時間,患者的軀幹會越來越無力,接著延伸到指頭較為末節的地方。鄭鈴自小學階段開始,肌肉萎縮的症狀越來越明顯,小學三年級時,沒有辦法自己揹書包,在學校跌倒,也沒有力氣自己站起來。在升上國中的那年,開始必須以輪椅代步,她說:「和同學相處總是有一層輪椅的隔閡,心理調適是我求學階段最大的困難。」後來,在鄭鈴的高中時期,遇到了一群很照顧她的同學,「同學去哪裡都會帶著我,第一次去西門町就是在高中的時候。」她笑著說。鄭鈴也曾經想過要和同學一樣念大學,但是脊髓行肌肉萎縮症的病徵,即是肌肉會隨著時間越來越無力,當時連上廁所都需要同學抱上馬桶的她,打消了這個念頭,那是她人生中第二個低潮。但他並沒有放棄學習的機會,選擇在空中大學人文學系完成了她的學業。「在人生最低潮的時候,機會就會出現。」罕見疾病基金會提供了病友學畫畫的機會,而這也是開啟她另一個生命的契機。「每...

2012年2月18日 星期六

「做」劇團 「Be」劇團

【記者陳亮吟、陳俊文、賴穎蓁/台北市報導】Be劇團是一個專門把藝術推廣至偏遠地區或是育幼院的劇團,希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觀賞Be劇團的戲劇後,能有所收穫。近期的代表作《快樂鼠》就是一個例子。戲裡有兩隻老鼠,分別是城市老鼠與鄉下老鼠。城市鼠邀請鄉下鼠到城市做客,在發生一連串的事情後,原本互相羨慕的老鼠發現原來自己擁有的已經足夠。照片/Be劇團提供、賴穎蓁/製作為了要讓偏鄉地區和育幼院裡的小朋友能夠從戲劇中學到人生道理,可以更輕鬆、簡單的就領悟,Be劇團在演出途中會直接請小朋友上台跟演員互動。「我們會請小朋友幫我們演出戲劇橋段,在思考並跟我們互動後,戲劇才能繼續下去。」團長Monkey(綽號)說。Be劇團認為小孩子在長大的過程中必須被教導正確的人生觀念,特別是偏鄉和育幼院的小朋友。又因為這些小朋友沒辦法去都市學習,所以Be劇團就親自與他們接觸。除了演戲給小朋友看,讓小朋友在戲劇中體悟到人生道理。Be劇團也教他們如何演戲、如何操作戲偶並且創作出屬於自己的故事屋。在到各地表演中,最深刻的例子是在去年的新北市某一間育幼院。「我們擔心那間育幼院的小朋友很少,在我們演出時反應會沒有很熱絡。」「沒想到超乎想像的歡樂,小孩子還跟我們一起跳舞。」Monkey團長說。他也提到,在表演結束後,沒想到育幼院院長還頒發一張感謝狀給Be劇團,讓團員們非常感動,覺得為小朋友們表演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更重要的,劇團看到小朋友互相討論著戲劇內容所意涵的道理,讓Be劇團想傳達的人生道理發生在小朋友自己身上,讓...

2012年2月17日 星期五

三分之二劇團 描述三分之二人生

【記者陳亮吟、陳俊文、賴穎臻/新竹市報導】三分之二劇團,一個專門針對年齡過了三分之二,並把這個階段人生中體會的滋味和情感透過戲劇表達出來。以戲劇《鬼魅茱莉亞》為例,劇中闡述的是中年的父親與女兒茱莉亞之間的溝通和想法不同,導致茱莉亞最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三分之二就是用不同的戲劇來描述年齡過了三分之二的中年人最常遇到的問題和對人生的體驗。三分之二劇團是新竹的在地劇團,由目前在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英語教學系任職的教授何一梵的一個想法而創立,「現在看戲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那以前劇場三十到六十歲的常客去哪了?是因為結了婚、有了工作的羈絆,讓他們沒有時間、空閒去看戲嗎?」三分之二劇團為了讓這些年齡過了三分之二的人能有看戲的地方,並把戲劇議題放在這年齡會面臨的事情上。例如,中年危機、婚姻和家庭上的問題。成員的組成很特別,不是由年輕、中年或老年人共同組成,而是由年齡過了三分之二的中年人。之所以規定成員的年齡都要過三分之二,是因為劇團的劇本只描述這年紀會遇到的事情,而由年齡層一樣的演員表達,才能真正描繪出此階段的心靈情境。從二〇一〇九月創團到現在,劇團是以定目劇團來定位自己,也就是會在相同時間推出相同戲劇。而三分之二劇團都是在每個星期四的固定時間推出相同的戲劇。劇團宣傳王昰懿表示,雖然我們會有一段時間表演一樣的劇本,但每次的表演還是會有不一樣的地方和感觸。「我們的每場戲劇並沒有具體地告訴觀眾我們要表達什麼,都是讓觀眾看完戲劇後,自己回去深思、反省並思考。」她說。劇團之前最具代表性的定目劇就是《鬼魅茱...

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

殘而不廢─張儀彬的寫作人生

【記者李文郁/新竹市採訪報導】張儀彬,現任《新竹有風》刊物的主筆,十二年前的一場車禍,讓他注定往後的人生必須與輪椅相伴,但他沒有因此放棄生命,反而透過他的生命,寫出最精彩的人生。回憶發生車禍的當下,張儀彬說到,這對當時還是壯年的他而言,人生從此由彩色變為黑白,因為身體的不便,讓他辭去了工作,一家大小的重擔落在他妻子身上,好在有一筆退休金,生活暫且可以維持。張儀彬從小熱愛運動,求學過程參加大小活動從不間斷。爬山、跑步,對他過去的人生而言,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但在脊髓受傷後的三、五年間,他回憶,那是一段等待死亡與奇蹟的日子,像是時光倒流,每天,只能活在回憶之中,原以為自己大概只能再活三、五年,但時間過去了,死亡與奇蹟都沒有發生,他決定走出虛擬的回憶世界,他開始思考,自己究竟可以做些什麼。車禍後五年,張儀彬因為自覺在文學上較有天份,便報名參加三個月的寫作班,把腦中的思緒轉變成文字,林林總總寫了數十篇文章,最後,他投稿到三大報的副刊,各中了兩篇,這個開始,不僅給了他信心,也奠定了他往後與寫作的不...

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環保新建材 太陽能奇蹟玻璃

【記者應佳臻、丁曉祥/新北市報導】台灣科技大學新科技材料研發團隊發明了「三機一體光電玻璃」,同時擁有發電、隔熱、自潔的功能,能夠在受到日照時產生電能,並同時減少熱能進入室內以減少能源的消耗。台灣科技大學新科技材料研發 團隊指導教授楊錦懷說:「我們開始要去思考,讓建築物本身就可以發電。」記者應佳臻、丁曉祥/製作在可用地有限,但人口卻不斷增加的現在,摩天大樓開始相繼出現,而其中大多數的外牆都是採用玻璃帷幕建造,楊錦懷說:「玻璃這種材料有個缺點,就是容易把熱帶進來。」因為這樣,冷氣開始大量的被使用,不但所費不貲,還加劇環境變遷讓溫室效應更加嚴重。雖然太陽能玻璃並非首創,但台科大的太陽能玻璃在發電效能以及隔熱上是領先全世界的,也因此被稱為「奇蹟玻璃」。不同於其他產品大多只有兩層,一層強化玻璃另一層是太陽能半導體,奇蹟玻璃還多了一層高反射率隔熱膜,不但可以將陽光反射到第一層的半導體板形成二次發電,還可以達到極佳的斷熱效果。台科大研發團隊陳奕霖表示:「多了這層膜可以產生比一般的太陽能玻璃多百分之十的電力。」此外,太陽能板為了更大量的接受日照而普遍架設在戶外,卻容易因為灰塵落葉等附著其表面而降低收集陽光的效率。為了克服這樣的問題,台科大新科技材料研發團隊在奇蹟玻璃的表面做了奈米化處理,讓玻璃表面可以保持乾淨,不需大費周章的清潔同時也省下了珍貴的水...

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

視障老師用打擊樂「打」破障礙

【記者吳季璇、朱啟瑜/桃園市報導】先天性青光眼的許墩榮,自小因視力缺陷,求學之路,屢受挫折。但樂觀且不服輸的他,不願向命運低頭,奮發向上,考取教師資格,在桃園啟智學校,開設了打擊樂課程。許墩榮用他的音樂才能幫助弱勢學生建立自信,也希望能藉由他的音樂,讓社會大眾對弱勢族群有更深的了解。記者/朱啟瑜 製作桃園啟智學校(以下簡稱桃智)的音樂教室,常常會傳出叮叮咚咚的音樂聲,以及老師及學生的笑聲。視障教師許墩榮已在桃啟任職十七年之久,也因為年輕時接觸過許多不同的樂器,也有一定的音樂程度,在八年前為桃啟的學生們設計了專屬的一套教學方式。身心障礙的學生們,在上課的過程中,透過對樂器的敲打,也培養出了節奏感,更增加了對自己的自信心。許墩榮也曾帶學生出外公開演出,希望透過音樂,拉近民眾與弱勢族群間的距離。許墩榮認為,由於打擊樂的程度可深可淺,所以以打擊樂作為他音樂課的教學重點。他的學生,在身心方面多少都有不同的障礙。但在許墩榮的課堂上,他們個個隨著輕快的音樂起舞,扭腰擺臀,也會在陶醉在輕柔的音樂中,或是拿著樂器隨著老師的指示跟著敲打。也有腦性麻痺的學生,透過打擊樂的打鼓課程,為了跟上老師的上課進度,逼著自己加快速度,過程中也達到了復健效果。一九七O年出生在基隆的許墩榮,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青光眼,有一隻眼睛為義眼,另一隻眼睛的視力不到0.1。由於環境偏僻,教學資源不足,許墩榮在上課時無法使用一般的教材,以他的視力也看不到黑板上的字,這樣的困境,使得許墩榮無法順利就讀小學。直到後來到了台北市,才在...

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陳爸」的社區書屋 用愛溫暖童年

【記者李冰瑜/台北市報導】「不被肯定的孩子,缺的只是關懷與適時的指引。」年屆五十的陳俊朗,在自己的家鄉看到一些小孩,因為家庭和學校教育功能缺失,逐漸對自己失去信心。於是他成立社區書屋,用愛和尊重帶領孩子們走上正軌。陳爸的社區書屋 李冰瑜/製作二○○五年他成立了「建和書屋」,讓更多在不完整的環境下成長的小孩有了重新開始的機會。直至現在,已經擴張到十個社區十三個書屋。他在十一年的時間裡,幫助了超過三百個小孩,這些孩子,都親切地叫他「陳爸」。書屋給孩子們提供一個自由的空間,下完課孩子們可以在這裡看書、寫作業,也可以向陳爸學吉他。陳爸說,既然學校和家庭做不到的,那就由我來做吧。在書屋裡,他為沒有吃飯的小孩供一瓢飲,為要躲避父親毆打不敢回家的小孩築一片瓦。十年前爲了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陳俊朗辭去台北的工作帶著妻兒回到家鄉台東知本鄉。但是他在知本卻發現由於學校和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讓很多孩子在成長路上逐漸被社會拋棄。陳爸說,建和鄉人口不超過兩千人,但是社區問題也不容忽視。一些在家庭和學校中得不到良好教育的小孩,回家被酗酒或吸毒的爸爸打,在學校因為學不好、交不起學費被老師打,久而久之很多小孩放棄讀書,遊蕩街頭。起初陳俊朗只是想陪伴自己的兩個孩子成長,卻發現,要讓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就必須連著改變身邊的人。於是他漸漸開始輔導起孩子的同學。陳爸雖然只有高中水平,但是卻為孩子們量身打造了一套教材。通過和孩子們相處,陳爸才發現,很多小孩學歷雖然到國中高中,竟然不會開口說英語,只能一個字母字一個母地拼出一個句子;學代數連乘除都還不會。陳爸說,一百個小孩中真正有國中程度的不超過二十個。為了讓孩子們重拾學習的信心,陳爸花費八年時間,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自己研讀國小至國中的教材,買下各個版本的參考書籍,根據孩子們的水準編寫《飛翔在教室》教材,用故事講歷史,用深入淺出的方法吸引孩子。他的朋友曾經嘲笑他,只有高中畢業的人怎麼能教別人。但是最讓他欣慰的是二○○八年《飛翔在教室》教材編纂計畫獲得了第五屆《Keep...

2012年2月12日 星期日

五色鳥故事館 彩繪孩子的心

【記者趙以寧、陳怡雯/桃園縣報導】「魔奇魔奇樹又高又大,爺爺說晚上會散發出美麗的光芒,只有勇敢的小孩才看得見,可是為什麼豆太看不見呢?」故事媽媽許伶蕙邊講故事邊問。「因為他不勇敢啊。」一旁聽故事的瑞瑞純真地回答。這樣溫馨的場景就在五色鳥故事館上演,小小的空間裡擠滿了一堆小屁股以及一群努力且生動地念著故事的五色鳥媽媽。在五色鳥故事館裡,書本的陪伴,成就了孩子的成長也滋養了媽媽的心。記者趙以寧/製作 記者趙以寧/攝影五色鳥媽媽的名稱取其來自四面八方五路人馬共同為孩子奔波的心意。由於大溪石門水庫是賞鳥極佳場所,五色鳥的歌聲猶如故事媽媽溫暖的聲音不斷傳遞播送著,也充分展現出地方特色。五色鳥故事媽媽是愛鎮協會中最重要的協助婦女參與社區活動之團體,這些媽媽在十年前接受彭婉如基金會長達一百八十小時的志工培育計畫,開始在小學及托兒所進行晨間繪本導讀的工作。五色鳥媽媽許伶蕙說道:「我們在大溪各個小學做故事媽媽,為了推動閱讀,希望能創立一間小小的故事館,提供這個社區所有人一同參與閱讀的機會。」今年五月,五...

2012年2月11日 星期六

集賢庇護工場讓你吃的安心

【記者古佩安、許夢芸/新北市報導】在新北市蘆洲區內,座落了一個充滿愛心的工場--集賢庇護工場。由育成社福基金會接受新北市政府委託成立的集賢庇護工場, 除了提供身心障礙者就業的機會外,還有一個美麗的理想,就是生產更多天然純素、不含化學添加物的餅乾、果醬,讓所有人開心享用,把健康及環保變成流行,不僅讓消費者吃的安心,也使整個世界充滿健康、充滿愛。記者古佩安、許夢芸/製作集賢庇護工場電媒組組長劉紘心表示,當初育成社福基金會董事長知道要成立集賢庇護工場時,就找到了一位在醬料工廠工作多年的陳宇恬來當廠長,原因是廠長在醬料工廠就是秉持生產「天然無添加物」的醬料,使他小有名氣。轉來集賢庇護工場當廠長後,陳宇恬一樣堅持這個理念,四處找原料及工廠代工,才生產出天然好吃又健康的食物。陳宇恬之所以如此堅持,是因為來庇護工場工作的身心障礙者是需要被保護的,他們已經不像一般正常人一樣健康了,如果他們再不小心吃到或是長期與化學添加物接觸,會更有害健康。再者,身心障礙者用自己的雙手將產品包裝好,消費者買去後能吃的安心,也象徵了身心障礙者用雙手去「保護」消費者。集賢庇護工場社工組林宜蓁表示,每一個在集賢庇護工場工作的身心障礙者都有一段故事,在她心中,每一個都像小孩子一樣,但為了能提升身心障礙者的工作能力,她對他們比較嚴格,她認為必須要培養他們的責任心才不會出錯。對於集賢庇護工場身心障礙者員工的教導方法,員工負責的工作就是食品包裝,剛開始輔導人員會先做幾次給他們看,然後讓他們在旁邊觀摩別人是怎麼做的,但只有真正去做才能體驗工作的內容,他們沒有特別開職前訓練班,所以他們一定要自己動手,輔導人員在旁邊協助他們,重複學習才能讓他們熟悉工作。在庇護工場工作的身心障礙者員工在工作上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身體不適,有些人因為患有癲癇症,會在工作時突然發作而導致工作暫停。但他們都很努力學習,也很努力的工作。有一次有一位身心障礙者員工不小心出錯了,林宜蓁念了他幾句,事情過後林宜蓁反問他會不會難過,他笑笑的說:「不會,因為我自己做不好啦。」他們在林宜蓁眼裡,是一群努力工作的孩子,他們很樂觀、很可愛,每個人都有小小的願望,像是「要好好賺錢」、「要一台MP3」等等。身心障礙者在集賢庇護工場有三種工作,第一個是負責食品包裝,第二個是在倉庫出貨,第三則是負責義賣。談到是如何分配工作的,林宜蓁表示,他們會看每個人的個性去分配做什麼樣的工作,像有身心障礙者是患有過動症,那要他負責食品包裝,重複同樣的工作內容,他會坐不住,這時就會分配他去倉庫出貨,這樣他也會比較自在。集賢庇護工場未來仍會以推廣天然人工無添加物的飲食、照顧身心障礙的孩子為目標,繼續提供他們就業機會、也繼續讓消費者能夠吃的安心、健康。延伸閱讀財團法人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愛天然Love...

2012年2月10日 星期五

心靈繪畫班 畫出罕病病友的愛

【記者黃約瑟、陳鷖人/台北市報導】罕見疾病基金會為了彰顯一群鍥而不捨、努力奮鬥的生命勇士,鼓勵他們繼續創作,每年年底都會特別舉辦一個心靈繪畫班成果展,將罕見疾病病友們一年來辛苦完成的作品完整呈現給社會大眾,感謝企業、民間團體和社會大眾長期以來對病友們的關懷與支持,並藉此讓社會大眾有機會接觸並更加了解他們。大眾可以藉由畫展展出的作品來與罕病病友做互動,也可以從志工得到許多有關的資訊。黃約瑟、陳鷖人/製作罕見疾病基金會於二○○四年創立「罕見疾病心靈繪畫班」,開辦至今共有五十九個罕見疾病病友及家屬參與。罕見疾病基金會邀請熱愛藝術教育的王蓮曄老師、林偉民老師和白景文老師幫助罕病患者和其家屬培養生活興趣、建立人際關係,逐步恢復與社會的互動。「心靈繪畫班」除了教導簡單的繪畫技巧和藝術概念外,最重要的是讓病友可以從繪畫創作中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透過作品將生命的尊嚴和價值傳達出去。罕見疾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女士,在一九八八年的時候,四歲的兒子因為感冒生了一場病,卻查不出病因,她散盡家財到美國找名醫,卻被誤診,持續了十多年的錯誤治療,直到兒子死後才發現真正的病因。因此陳莉茵與其他罕見疾病病友的家庭一起成立「罕見疾病基金會」,讓更多家庭及早發現罕病,讓大眾懂得與罕病的孩子相處。她以前每次看到她心愛的兒子專心作畫的時候,都深深體會到藝術在病人心中發揮的力量,同時了解到罕病病友不僅需要生理上的照顧,也希望透過藝術治療來撫慰寂靜的心靈。她表示:「因為有企業、民間團體的慷慨解囊,以及台灣民眾的愛心,才能打...

2012年2月9日 星期四

吳愛琳以木吉他民謠 溫暖人心

【記者吳季璇、朱啟瑜/台北市報導】清新溫柔的歌聲,搭配輕快悠揚的木吉他聲,一首首民謠歌曲,撫慰脆弱的心靈,豐富了許多人的生命。吳愛琳因為大學同學送的一把吉他「邦妮」開啟了她的創作生涯,邦妮陪伴她創作了五個年頭,吳愛琳希望能用音樂鼓勵自己,同時也能把快樂帶給人們。記者/吳季璇製作「Hey!Hey!Friend!(嘿!嘿!朋友!)抬起你的頭看一看藍天,做錯了大不了就再一遍,人生的腳步有苦有甜,我要你對自己好一點!」這首《Hey!Hey!Friend!》,吳愛琳以關心朋友的口吻,在活潑輕快的旋律襯托下,傳達了只有朋友才能給的安全感。吳愛琳說:「輕快開心鼓舞人的歌曲是必須的,剛寫完一首歌的時候那種開心真的是難以形容,把快樂送給聽到會微笑的妳。」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吳愛琳認識了一群熱愛音樂的朋友,讓她開始想學樂器,其中一位朋友「邦妮」將自己的木吉他送給愛琳學習,而「邦妮」也成為了這把吉他的小名。就這樣,她開始學習吉他,也開啟了她對創作的熱情。愛琳認為:「吉他是她的心意,如果停下來會辜負對方的贈與之情。」無形之中,「邦妮」這把木吉他一直鼓勵著她堅持對音樂的學習,不敢懈怠。在大學時代的練習,讓她第一次感受到「天天摸吉他也不會累」,這樣與音樂為伍的喜悅。「親愛的孩子,請你靜一靜聽我說,在你很痛很痛的時後,呼喚我的名字。讓我陪著你,在你最需要的時刻,放下埋怨和寂寞,你會看見心中的天堂。」《親愛的孩子》是二OO七年的作品。她認為,當痛到無法自拔時,音樂會發揮最原始的力量。她的父親當時在醫院開刀,看...

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壯遊當下 罕病病友旅行活出自我

【記者郭逸君、楊家佳/新北市報導】二十二歲的尤文瀚是逢希伯—林道症候群(VonHippel-Lindau,簡稱VHL)患者,這是一種遺傳性的罕見疾病,目前全台只有六名確診病例,其中就有三名分別是尤文瀚的母親趙慧珍以及哥哥尤文豪,趙慧珍已在二○○二年因VHL造成的多重器官衰竭而去世。VHL會使體內血管異常增生,目前已造成尤文瀚左眼失明,身體其他器官也分別長出小腫瘤。身為罕病病友,尤文瀚無懼於疾病的折磨,選擇活在當下,他透過自助旅行探索世界,找尋自我。記者郭逸君/製作根據罕見疾病基金會資料,VHL是第三號染色體短臂上的VHL基因發生變異。VHL基因為腫瘤抑制基因,若此基因突變失去功能,將無法抑制細胞不正常的增生而形成腫瘤。國外研究數據指出,此疾病發生機率為三萬六千分之一。由於VHL是體染色體顯性遺傳性疾病,如果父母其中一人是VHL患者,子女將有二分之一的機率罹患此症。VHL的病徵為視網膜病變,嚴重程度有可能會失明;也因為血管異常增生,身體各系統皆有長腫瘤的機會,常造成患者求助於各科之間,仍無法確診,目前在醫學上也尚未有根治的治療方法。在尤文瀚十三歲時,母親因癌症併發的多重器官衰竭而過世,他與哥哥尤文豪在醫院經過基因篩檢後,才確診兩兄弟都遺傳了VHL罕見疾病。在得知自己罹患了罕見疾病,「我覺得我和一般人不一樣。」尤文瀚說。VHL除了使他的左眼失明之外,更多的是這個疾病帶來心理上的壓力,他說:「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身體的哪一個部位會長腫瘤,每一次回醫院做健康檢查時都會很擔心。」也因此...

Page 1 of 138912345Next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