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

「陳爸」的社區書屋 用愛溫暖童年

【記者李冰瑜/台北市報導】「不被肯定的孩子,缺的只是關懷與適時的指引。」年屆五十的陳俊朗,在自己的家鄉看到一些小孩,因為家庭和學校教育功能缺失,逐漸對自己失去信心。於是他成立社區書屋,用愛和尊重帶領孩子們走上正軌。

陳爸的社區書屋 李冰瑜/製作

二○○五年他成立了「建和書屋」,讓更多在不完整的環境下成長的小孩有了重新開始的機會。直至現在,已經擴張到十個社區十三個書屋。他在十一年的時間裡,幫助了超過三百個小孩,這些孩子,都親切地叫他「陳爸」。書屋給孩子們提供一個自由的空間,下完課孩子們可以在這裡看書、寫作業,也可以向陳爸學吉他。陳爸說,既然學校和家庭做不到的,那就由我來做吧。在書屋裡,他為沒有吃飯的小孩供一瓢飲,為要躲避父親毆打不敢回家的小孩築一片瓦。

十年前爲了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陳俊朗辭去台北的工作帶著妻兒回到家鄉台東知本鄉。但是他在知本卻發現由於學校和家庭教育功能的缺失,讓很多孩子在成長路上逐漸被社會拋棄。陳爸說,建和鄉人口不超過兩千人,但是社區問題也不容忽視。一些在家庭和學校中得不到良好教育的小孩,回家被酗酒或吸毒的爸爸打,在學校因為學不好、交不起學費被老師打,久而久之很多小孩放棄讀書,遊蕩街頭。起初陳俊朗只是想陪伴自己的兩個孩子成長,卻發現,要讓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就必須連著改變身邊的人。於是他漸漸開始輔導起孩子的同學。

陳爸雖然只有高中水平,但是卻為孩子們量身打造了一套教材。通過和孩子們相處,陳爸才發現,很多小孩學歷雖然到國中高中,竟然不會開口說英語,只能一個字母字一個母地拼出一個句子;學代數連乘除都還不會。陳爸說,一百個小孩中真正有國中程度的不超過二十個。為了讓孩子們重拾學習的信心,陳爸花費八年時間,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自己研讀國小至國中的教材,買下各個版本的參考書籍,根據孩子們的水準編寫《飛翔在教室》教材,用故事講歷史,用深入淺出的方法吸引孩子。他的朋友曾經嘲笑他,只有高中畢業的人怎麼能教別人。但是最讓他欣慰的是二○○八年《飛翔在教室》教材編纂計畫獲得了第五屆《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一百萬元的資助。

陳爸鼓勵孩子們勇敢追夢,教孩子學吉他學打鼓。即使是一個用身邊的材料組建成的簡陋的鼓,卻讓孩子們十分珍惜。起初陳爸還擔心這樣一來會耽誤了學習,沒想到 孩子們在追夢的過程才發現了知識的重要性,激發了他們學習的動力。現在社區已經成立了小董士樂團、Voyage、化學式、書屋鼓舞團等樂隊,這裡的孩子都在音樂的追尋路上找回自信心。除了學音樂,陳爸還組織了花東單車環島、帶著孩子自耕自食、照顧社區的老弱病殘人士,要給孩子們第二次機會。

這十幾年來,陳爸為了經營書屋,給沒飯的孩子們提供一日三餐,幾乎花光了自己的積蓄,陳爸卻說貧賤無妨,這些年下來值得。而他最想感激的是有這樣一群不取一分一毫的志工,為了相同的教育夢想支持陳爸,來到台東幫忙。二○○七年陳爸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台東教育發展協會,希望能改善更多孩子的成長歷程。

今年開始陳爸開始著手期望改變社區的家長。他和志工們通過社區的家庭調查,對不同問題的家庭對症下藥,希望能改變家長吸毒、家暴等問題,能改善暴力色情的家庭環境。陳爸說:「教育是一架影印機,父母是原稿,我們卻一直責駡副本,很少家長會以身作則。」


延伸閱讀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