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

失智榮民 「忘我」的大孩子


DSC00278
忘我園區正門口。林育澤/攝影
【記者林育澤/桃園報導】「照顧榮民伯伯,就好像照顧小孩一樣。」桃園榮家忘我園區照顧服務員馬媛媛表示。桃園忘我園區於二○一○年五月十四日正式啟用,以陪伴代替復健的方法照料失智者,降低失智者認為自己患有疾病的想法。

失智症患者仍記得對過去年輕時的記憶,但常常會遺忘自己現在做過的事、說過的話,如果參加測試的話,會忘記剛剛測試記憶的物品,更會有忘記正在作測驗的個案。有時甚至會把時間錯置,照服員馬媛媛說,「有時伯伯都會叫我黃小姐,好像我們以前就見過了。」


由於失智症患者記憶力退化,所以常常會表現得如同小孩一般。馬媛媛表示,有些榮民伯伯會故意鬧彆扭,故意不吃餐廳的飯菜,只是為了想吃蛋糕、點心而已。有些則是在晚上睡覺時,因為怕寂寞,就會一直跟著照服員走來走去,不乖乖躺在床上。

不過馬媛媛也表示,雖然這些伯伯都像個孩子,但卻常常有貼心的舉動。有位陳姓伯伯在一次縫製香包課程,特定做香包給馬媛媛,原本她想婉拒,但伯伯卻說「這就是要特別做給你的,因為妳漂亮」,讓她笑得闔不攏嘴。而另一位于姓伯伯,每次用餐完都會幫忙收拾,平常更會去幫忙撿垃圾。但有一次卻誤把垃圾當寶物,送給照服員,當場讓那照服員好氣又好笑。

從事照服員工作多年的馬媛媛說,照顧失智症患者很辛苦,要無時無刻觀察患者的動作,進而提供協助。儘管如此,馬媛媛表示,「其實一點都不辛苦。」只要用心傾聽他們心中的聲音,他們也會聽你的話。馬媛媛說「你看!伯伯我們一起去散步。」只見伯伯緩慢的站起來,牽著馬媛媛的手,一步一步的踏出。

家中如果有失智症患者,可以多利用正面的言語溝通,例如若失智患者成功完成一件事,可以多給予稱讚。定期陪伴病人前往門診就醫以及能確實定時服藥。必要時,可安排一些簡易活動當作復健手法之一,例如丟球、園藝等,讓患者腦部仍舊接受刺激,不用祈求智力能恢復正常,但仍能保持在現有智能狀態。

而原桃園榮家所設置的失智專區「怡園」配合內政部對於老人福利修法改建成以家屋為主的「忘我園區」。由於在整修之前,勘查過許多失智機構如靈糧堂、埔里的福氣村等失智機構園區規劃。陪同勘查的行政院長吳敦義表示,福氣村如同其名一般,很有福氣,所以認為失智專區必須要有一個好名字,於是便提出「忘我」一詞,「希望可以讓榮民忘我地生活在此。」



延伸閱讀

桃園榮家

台灣失智症協會

福氣村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