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

揭露雨林危機 《我買了一座雨林》

01
張楊乾經驗分享並呼籲減少炭排放量拯救溫室效應危
機。朱璟柔/攝影
【記者朱璟柔/台北報導】溫室效應不斷增溫,而能平衡地球溫度的「地球之肺」──雨林,卻以驚人的速度持續減少。信義誠品店與CNEX合作播映環保片《我買了一座雨林》,以瑞典人雅各尋找雨林為主軸,揭開雨林急速減少的真相。台達電文教基金會氣候變遷專案經理張楊乾表示,他相信全球每個人的一小步,都可以為地球帶來環保的一大步。

紀錄片《我買了一座雨林》是描述一位八歲的瑞典男孩雅各,長大後尋找他的雨林的故事。該片於九月十六日在誠品信義店三樓的廣場首映,誠品與蔣見美教授文教基金會視納華仁台北分會(CNEX)合作,於九月舉辦《眺望明日家園》──《紀錄/現場》系列影展。該片不久後將由CNEX整理出版,進行推廣及發行。


「想不想搶救地球?」八歲的雅各因為老師的一句話,跟著同學參與「雨林市集」,他們將義賣的所有款項捐出去,買下哥斯大黎加的一塊雨林地。二十年後,雅各為了尋找雨林而親赴南美,他沿途看到許多不是他的雨林面臨的命運:森林過伐、一車車的卡車三更半夜在雨林與伐木廠間往返,只剩下光禿一片的荒地。雅各最後找到了他的雨林,負責人丹尼爾利用那筆錢買下了農業鉅子預定開發的雨林地。丹尼爾向雅各表示,若非那筆錢,此刻雅各所站之處便會是一大片的橘子田。

丹尼爾說雨林是地球的肺,他們處理地球上所排出的二氧化碳、平衡地球的溫度。但是雨林消失的太快,碳容量也不斷增加,「伐木的腳步從未停止,當我們以為保住了一片雨林,其他雨林卻正以更快的速度消失。」溫室效應也跟著快速成長。「再這樣下去二十五年之後,許多地方將會變成荒漠。」

03
張楊乾的「碳足跡」證書,為減少碳排放量證明。
朱璟柔/攝影


張楊乾表示,他也像雅各一樣買了一座雨林,但是他沒有去找,只知道那是肯亞的某塊雨林地,甚至不知道他的雨林到底是否存在。張楊乾說,集資買雨林本該是好意,但若是以商業角度插手的話,沒有人知道後果會如何。

「買賣雨林的機制尚未完全,口頭承認的認證機制使雨林交易並不完備。」張楊乾表示,在國際間,先進國家為了保護自己國家的林地,反而促使開發中國家的林地砍伐。張楊乾說,在二○○七年,開發中國家厄瓜多曾以該國的雨林地與先進國家做交易,要脅先進國家每年提供四十億台幣作為不開發雨林區的交換條件。

02
藉由投影片向民眾顯示溫室效應的氣體比例。
朱璟柔/攝影




張楊乾說:「這個行為簡直是在買林地的贖罪券一樣。」台灣有百分之四十的木材不知道來源,「因為木材的來源認證會影響價格,但卻也同時可以影響供應量,減少不正當的木材來源以及盜伐與林的狀況。」

影片中的丹尼爾藉由與農業鉅子爭購農地,減少許多林地面臨消失的命運,也將原本已經是農地的土地,經由林地再造後成為一片豐茂的林地。張楊乾說:「藉由丹尼爾的例子,我們知道林地是可以再造的。」面臨正在急速消失的地球之肺,以及急速增溫的溫室效應,張楊乾表示:「人類越晚行動,災難將來得越快。即使是小小行動,也能有大大不同。」


雨林危機。朱璟柔/製作


砍雨林種農作 欠下更多「碳債」。影片來源:YOUTUBE


延伸閱讀

CNEX文教基金會 

環境資訊中心

全球暖化 亞馬遜雨林消逝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