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5日 星期日

T婆工廠 記錄移工爭取權利

【記者顏辰州/台北報導】「T婆工廠」是由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所拍攝的紀錄片,片中描述在二○○四年,台北縣三重市的「飛盟國際電子公司」,因為老闆掏空資產逃往大陸,面臨關廠,而其中有一百二十五位菲律賓女性移工,因為三個月沒拿到薪水,到台灣國際勞工協會求助,並開始有抗爭的行動。飛盟抗爭團隊成員吳永毅說:「只有在勞資關係斷裂後才會讓社會窺見工廠,禁區才會被打開。」

片名之所以叫「T婆工廠」,是由於片中不只記錄移工面臨關廠而沒拿到薪水的抗爭,也拍攝七對女同志在抗爭中的故事,由於女同志常被通稱為「T」,因此這部紀錄片有這個名字。


導演陳素香表示,移工問題原本是很零碎、個別的,因為不是社會的第一線,所以社會視而不見,也沒有管道可以解決,他們希望利用這部紀錄片讓社會看到一些勞資問題。而因為勞資關係中斷,勞工可以沒有顧慮的去抗爭,也比較有空間可以把抗爭過程記錄下來。

原本純粹想紀錄抗爭,從中看移工被扣錢、超時加班等問題。後來在拍攝抗爭的過程中,發現這些移工裡面有七對女同志的有趣現象,所以也拍她們卿卿我我,她們也很大方的在鏡頭前表達她們的愛,「拍片中期就決定用愛情故事來當抗爭的軟化劑。」陳素香說。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作為勞工組織最想說的,是在台灣移工不能自由轉換雇主的情形下,根本就是奴工。」陳素香說,這是在台灣移工長期的訴求,不能自己選擇要做什麼工作或不做什麼工作很不人道。在他們的抗爭下,勞委會在二○○五年底有做一點改變,移工可以有兩個月時間選擇,勞動條件不喜歡的地方不去,等待其他轉換機會,可是兩個月之後沒找到工作就會被送回國。

陳素香說,以前移工完全沒有權利說不去哪工作,很多女性移工可能被安排到鐵工廠和好朋友被分開兩地,或是要去什麼類型的工廠都不知道。現在至少可以互相面談,取得一些資訊,像可以詢問雇主家中有幾個小孩、老人是否臥床,「至少趨於一點點平等」。

台灣引進外勞已經將近二十年,卻沒有任何一位勞委會主委敢改變移工可以自由轉換工作這件事。陳素香說,政府是基於勞力穩定與容易管理,但這樣就無法兼顧勞動人權。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所長黃德北說,仲介制度也是一個問題,雇主換掉一個移工,仲介可以從中賺十幾萬。

陳素香強調,資方應該是提供好的環境與勞動條件,自然會有穩定的勞力,形成良性循環。這是很大的基本問題,需要很大的魄力去改變,「唉!很難」陳素香嘆氣。

對於製作與發行困難,陳素香表示,我們沒有辦法,有可能被主流媒體吸納,「因為我們要經費,所以完全沒有籌碼,這也是為什麼二○○五年拍的到二○○九年才開始剪接」,他們想辦法籌錢,只好把版權都賣給公視。

台灣國際勞工協會正在籌畫拍「T婆工廠」的第二集,主要拍攝這些移工五年後的狀態。陳素香說,內容還是在移工加同志上,他們因為工作,無法持續地一起在一個地點生活,因此之間分分合合,是很好的題材。




延伸閱讀

TIWA T婆工廠

勞動.轟拍.樂園

紀念五一勞動節 TIWA 文化展演行動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