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1日 星期六

導演吳乙峰:我追求我看到的真實

1
導演吳乙峰談論對台灣紀錄片發展的看法。
【記者賴安娣/台北報導】他從小叛逆,不被家人期待有什麼作為。甚至家人都覺得他很奇怪,為什麼書念得好好的,要從企管系改念影劇系,出社會後不拍賺錢的電影,反而要拍可能賠錢的紀錄片。「但我覺得這是我的宿命,沒辦法。」紀錄片導演吳乙峰說。他是全景映像工作室的創始人,現為全景傳播基金會資深製作人。

他接著提到:「我在公共電視待了一年,那時候公司規定是做田野調查後七天就要拍一集。」拍到後來就變成紀錄片內容有很多地方要經過設計,必須麻煩拍攝人物說出事先預設好的台詞。「因為時間很趕,七天要拍完,沒有辦法在第一次接觸拍攝對象就能有很多想法,所以我拍得很不快樂。」


導演對於拍攝對象的喜好,比較偏好市井小民。他說其實選拍攝對象,就像是人的交往,有的人認識了一輩子,其實都不了解對方;有些人雖然不認識,可是遇到當下很快就能了解彼此,一拍即合。「如果叫我拍什麼商業鉅子,我就不知道怎麼拍了!我怕我會直接跟他講說不要那麼虛偽,到時候鐵定被人趕出去。」如果遇到拍攝對象不喜歡他,他當然也不會想要拍,這是很正常的。

很多人問他說台灣的紀錄片要怎麼發展,他很直接的說:「我覺得是很難啦!因為太辛苦了。只能單打獨鬥,因為台灣的電視台基本上不支持,大概除了公視以外,其他的根本不跟你談,所以我有很多學生畢業以後都失業,這是比較悲哀的地方,但我覺得台灣紀錄片的發展本來就會是這樣。」

他覺得比較重要的是,必須要讓台灣看到更多人的故事。他認為現在電視上能夠看到的一些節目類型都太單一、粗糙,有的甚至透露出價值判斷的錯誤。「這是台灣媒體很大的問題,因為媒體太多,速度太快,很多節目是幾個人就坐在一起,一直講,這樣也無法透徹的讓人知道受訪者背後的故事。」

問到他對拍攝紀錄片的看法,他說:「我追求我看到的真實。你有沒有看過很多片子,是導演或作者不在片中,可是裡面充滿著主觀和荒謬?這並不表示其表達的意思和意境不對,但我寧願很直接的讓閱聽者知道我要表達的東西,而不是躲在鏡頭後操弄。」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