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社區資訊社 從志工中感受溫情

2
水蓮阿嬤有著開朗的笑容與探索周遭事物的動力。
許家嘉/攝影
【記者許家嘉台北報導】總是面帶微笑、歲月的痕跡並沒有減低對社區關懷的熱情,剛榮獲二O一O年全國社大優良志工表揚,現是永和社大社區資訊社社員與peopo公民新聞網成員的水蓮阿嬤,從紀錄永和生態園區到最近永和仁愛公園砍樹風波,只要是在地事物都不遺餘力,她笑笑的表示,「今天的事情是明天的歷史,我想用我可以做的方式把這些回憶保留下來。」
在苗栗田園長大的水蓮阿嬤,從小就喜歡植物,一直夢想有著自己的田地,也促成她後來記錄永和生態園區的動機。結婚後來到台北,一開始跟著丈夫作瓦斯與租車的生意,從鄉下到都市,總是有不少要學習的地方,然而她懷著感恩的心,「是我的客人給我飯吃。」在做生意的過程認識了各行各業的人,也開始對社區有了互動與情感。

3
捨棄一般電腦教室的疏離感,上課時社員都會自備筆電,
公共的空間適合互相討論。許家嘉/攝影
水蓮阿嬤笑說自己只是因為看到小孩用電腦而感覺很有趣,就來永和社大學習電腦,再輾轉變成社區資訊社一份子,她除了要學習如何架設自己的部落格,也要接觸影音編輯與實地探訪。已經在永和生活了四十年,報導題材也是從生活周遭開始,「只要我認為有爭議的東西就寫。」仁愛公園砍樹風波也是因為在她住家附近而被挖掘,進而帶出社區議題與公共關注。

談到最難忘的採訪經驗,水蓮阿嬤分享了永和前溪里的故事。有近百歲人瑞回憶當初如何從大陸來台打拼,即使在台灣結婚生子仍然寄錢回大陸老家,即使歷經時代變遷,但是從外地來台北打出一片天的奮鬥精神,宛如自己的生命經驗,令水蓮阿嬤感動不已。


社區資訊社最初只是個學習電腦
的社團,後來永和社大希望有個公共性社團,二○○六年成立「社區資訊社」,發展成報導社區資訊的平台,並在網路上架設「雙和大小事」網站,報導中永和的資訊,推動各項社區營造行動。社團指導老師同時也是苦勞網創辦人的孫窮理表示,讓大家依各自的興趣延伸出社區相關議題,並從中找到可以運作的東西。

孫窮理進一步指出,每個人
都是報導各自的事物乍看很混亂,然而集結民眾的集體記憶,就是公共議題發展的開始。像是「雙和地區三十年老店尋訪」,藉由老店老闆得知當地歷史以及城市發展的脈絡。「最想帶給社團的是生活與公共空間的參與。」他以前在社運活動中多偏向議題性的革命,但在社區裡則是生活總體空間的營造。

在社上擔任影片編輯教學的紀岳君,採取「共同編輯」的方式經營網站,每周會有社員組成的小組輪值,帶領大家共編「雙和
大小事」網站上的事物。他認為共編可以產生互動學習的效果,「除了技術性的教學外,我更希望能引導議題,使社員關注公共事物。」他覺得就算每個人生長背景不同,但人與人溝通、社區觀察的能力卻是可以慢慢養成的。
4
紀岳君上課時著重社員互相交流與發表,並帶給社員更多
議題討論的空間。許家嘉/攝影

社員陳櫻玲認為,在社團可以學習電腦還有最新資訊,並從中參與社區活動,對這塊土地產生關懷與了解,也是一種自我成長。本身是桃園人、每次社課都要往返的劉秀蘭,興高采烈地分享二OO九年「社大十年踩街活動」的收穫,「事先要跟商家、老闆規劃路線,是社大與社區結合與推廣的範例。」她也在楊三郎美術館的採訪中,發現許多永和動人的故事。

「希望未來能夠由社員自主。」紀岳君談到對社團的期望時,舉永和社大溼地生態園區為例,說明這不只是個生態農場,還有它背後的價值:淨化的意義。而孫窮理則希望社團是廣泛提供各類資訊交流的平台,讓民眾有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公共議題與省思。


延伸閱讀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