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動手動腦 慈青與病患共同成長


%E4%BB%81%E6%BF%9F%E5%9C%96%E8%AA%AA
病患們開心的帶起做好的面具。柯珂/攝影
【李畹琪/台北報導】手中拿著自己做的面具,新莊仁濟療養院的病患一邊指著上面的顏色,一邊開心的說:「我做的是蝙蝠俠,有橙色的毛,黑色眼睫毛,黃色的是太陽。」接著他戴起面具,輔仁大學慈青社的學生,給予他熱情的掌聲和鼓勵。

新莊仁濟療養院,專門照顧精神障礙的病患,提供病患適當的復健和藥物控制。在服務之前,輔仁大學慈青社與院方討論活動方向,主要設計簡單有趣的小活動,和病患們互動。「病患可能不認得慈青志工,但是聽到熟悉的音樂,他們都會很期待。」療養院社工張雯懿說。


「阿爸牽水牛」是每一次慈青社固定帶動病患的早操曲,一位志工帶著一名病患,隨著音樂轉圈、往前走、拍拍腿,沒有困難的動作,最簡單的用意就是要讓病患們活動身體。「藥的副作用、功能病等等,會導致他們身體僵硬、動作遲緩。」張雯懿表示,「我們都會鼓勵他們參加,這對病人是有好處的。」

「我們設計的每一個遊戲,目的是讓他們動、刺激他們思考。」身為這次活動長的輔仁大學社工系三年級林怡君說,投球和呼拉圈的遊戲,讓病患可以動動手腳,透過競賽方式,讓他們更融入其中。看圖說故事,促進病患思考,讓他們不要被封閉在自己世界中,「活動能讓他們社會化、社區化。」輔仁大學企管系三年級廖家凰,學習以病患的角度,去看平常人認定的事情,她笑著說:「看圖說故事,把綿羊看成公雞,雖然是錯誤的答案,但是很有趣。」


%E4%BB%81%E6%BF%9F%E9%9D%A2%E5%85%B7%E5%9C%96%E8%AA%AA

慈青社志工,用看圖說故事和病患們互動。柯珂/攝影
輔仁大學數學系許同學,談起服務感想說:「這是第一次來,病患們其實是很純真,而且有快樂人生觀。」以前他對精神病患有著刻版印象,認為他們就像媒體報導的一樣,會拉扯別人頭髮。經過這一次的服務,他改變這些想想法,並且希望能夠再來服務。

「能幫助別人是快樂的,因為代表我們還有這個能力。」慈青社社長陳姿鳳表示,一路走過來,除了志工服務的體驗外,她也感謝夥伴們的幫助。慈青社的志工在服務中,也有很大的進步,「以前慈青寶寶跟叔叔阿姨,都你看我、我看你,現在開始慢慢的學會聊天。」站在一旁的林怡君分享著。

院方對慈青社有更多的期待,希望往後能有不超過十人的小團體,時常來探視病患們。張雯懿表示,病患家庭支持度低,並不常來探望。如果學生能夠撥空來陪伴病患,分享生活經驗、外界事物等等,就能讓病患即使在病房中,也能夠和世界連結。


延伸閱讀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