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30日 星期五

澳門聖公會 為賭徒尋找新出路



【記者鄧家齊/澳門報導】自二oo五年後,有東方拉斯維加斯小城美譽的澳門,開放博奕執照(俗稱賭牌)後,至今已建立超過三十家賭場,為澳門帶來可觀的收益。在創造經濟奇蹟的同時,大批青少年放棄學業從事博奕業,有更多的人,沉迷於賭海,導致社會問題嚴重,衍生的社會問題受到澳門聖公會社會服務處的關注。

於二oo七年推出問題賭博輔導服務,幫助有需要人士及其家庭提供專業的戒賭輔導服務。目前「擇路樂途問題賭博輔導服務中心」共有社工六人,包括主任李惠華也是前線人員,掌握最新的問題。

擇路樂途問題賭博輔導服務中心的社工陳凱翎說:「我們不會主動去說服成癮賭徒,而是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自己來求助。」她表示,沉迷賭博難以讓人發現,很多時候當事人不承認,提供協助比較困難。

社工陳凱翎建議求助者應與家人一起接受輔導,因為成癮賭徒往往問題不只是賭博,還需要面對理財、家庭、工作等等壓力,而且家人也承受一定壓力,在社工的協助下,引導家庭成員一起面對,例如騙取賭金,有的人甚至因為缺錢而去偷竊等情況,讓家庭成員更了解求助者的行為和心態,對求助者是一個幫助。

「在我們的個案中,翻賭(戒除賭癮後,又再次沉迷賭博)的問題非常普遍。」陳凱翎說,病態賭博不像發燒感冒,沒有痊癒的標準,很難戒定當事人成功戒除賭癮。「擇路樂途」在完成治療的兩年內,仍會持續進行個案追縱,以確保他們遠離賭博。也會邀請他們回去幫忙賭徒互助小組,透過戒賭經驗的分享,力量就更大。

問題賭博有很多原因,很難以單一的準則去做輔導,陳凱翎認為,社工應該以個案處理。有可能是夫妻關係不和睦,導致其中一方以賭博麻醉自己;賭徒雖然知道賭博有輸有嬴,但是他們確信自己不會輸,最終沉迷賭博,無法自拔。這兩個例子顯然處理的方式就不一樣了,所以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因素,不能單一去處理。

陳凱翎在處理個案時,發現成癮賭徒並沒有特定的職業或年紀,即使公務員、年輕人也有求助的個案,但總體來說,多以學歷水平較低居多。陳凱翎認為博奕從業員的危機較為高,因為他們經常看到別人輕易羸錢,使價值觀容易扭曲。

在戒賭服務下,「擇路樂途」也有重點服務,「彩虹人生博奕從業員服務計劃」協助博奕從業員多利用閒暇,發掘興趣。「智醒少年」預防賭博教育計劃則鼓勵青少年走進社區宣揚防賭的訊息,陳凱翎說:「讓青少年能夠早點意識到賭博的問題,預防更勝於治療。」而健康理財教育計劃培養青少年正確的理財觀念,避免盲目追求物質或非理性的消費行為,而推行的一系列講座。

而「擇路樂途」也有與其他戒賭服務中心合作,以二oo九年十二月舉辦的「博奕領域青年服務交流平台」,與教育暨青年局、社會工作局志毅軒、澳門基督教青年會、拉撒路青少年中心及逸安社的服務資訊合作,澳門大學博奕研究所所長馮家超講解「澳門青年問題賭博之形成研究」,為青少年提供防賭意識的一個平台。『於今年「擇路樂途」則把禁賭意識的宣傳放在二o一o年的南非世足賽,倡導足球運動的健康。』陳凱翎說。


延伸閱讀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