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

直走咖啡 對話思考空間的誕生


001
牆上擺放壁飾的木頭框架,都是Rules團隊
的手工作品。底淑瑀/攝影
【記者底淑瑀/台北報導】二○○八年,野草莓學運在台灣掀起一波熱潮,如今,靜坐的學生消失,他們轉而開起咖啡店,繼續燃燒反叛的精神。

直走咖啡由「Rules」團隊經營,成員幾乎都是大學生,且大多來自野草莓學運的參與學生。「整個團隊和空間就是對野草莓學運的反省。」店長楊承羲說,野草莓學運最初在網路發起,在社群中每個人都能夠參與、討論。「好像有點動力,但發現在網路上做不了任何事情。」當時也參與籌畫學運的他,卻體會到,網路和現實生活是無法連結的。

楊承羲說,當初每個人參與學運的目的不同,野草莓所列出的訴求,「也不過是集合所有意見的最大公約數,在意見上,『我們』不等於『我們』。」是沒有組織、散亂的,更無法去討論。而在媒體的旁觀下,他們不斷和野百合相提並論,被迫和許多不認同的人合作,「各種目的反而被忽略。」

「還是需要一個空間,讓每個想法都能被重視。」學運的經驗,「Rules」在直走咖啡重新開始,嚐試新的可能性。楊承羲期待,透過對話,能更完全的處理每個人的狀態、想法,形成價值。為了讓談話發生,「Rules」團隊選擇咖啡店作為對話平台。楊承羲說,開店是最能被社會大眾接受的方式。「也有想過要開藝廊,或是義大利麵店、熱炒店。」他笑著說,「但咖啡店還是最有可能讓談話發生的地方。」

為創造一個易於討論的空間,直走咖啡在空間的運用上也有所調整。團隊成員劉美妤說,店內的椅子選用容易移動的滾輪椅;為讓椅子滑動時不受阻礙,桌子改倒吊在天花板上;牆壁上大大的黑板,也是讓顧客可書寫、留言的空間。在環境、音樂的選擇上,直走咖啡都塑造出能讓顧客久坐,願意談話的氣氛。將原本店家和消費者間單向的應答,提昇到雙向溝通的層次,楊承羲說,「我會希望談話不只是顧客和經營者間單純的對話。而是網狀的互動。」

002
倒吊的桌子、滾輪椅,討論不受限。
底淑瑀/攝影
相較於先前野草莓學運所衍生出的聚會地點「野空間」,多以學運的參與成員為主,是不對外開放的討論空間。直走咖啡降低價錢和條件的門檻,讓所有人能進入參與對話。透過一杯咖啡的價錢,消費者能買到一段時間;「而我們能以此維生。」對「Rules」來說,直走咖啡沒有老闆,每位成員都是直走咖啡的擁有者。任何店務,都可以透過討論後執行,重視所有成員的想法。以這樣的經營模式出發,可從中釋放訊息,讓更多人加入討論,或是分享成員參與學運的過程。

對話,是在直走咖啡的空間裡,最重要的事;但也是最困難的事。楊承羲說:「就像現在我跟你的對話,我更希望是和『你』的對話,而不是和『記者』的對話。」要讓消費者敞開心胸,向陌生人聊想法、談理想,楊承羲也坦言,的確不太容易。「要打破每個人的說話模式不簡單。」開店之初,他還曾因為過於熱切的向顧客聊學運,嚇跑客人。「那位客人後來真的再也沒出現過。」談話固然重要,但他更希望能談心。


003
吧檯旁的柱子,還繫著勞工運動的紅絲帶。
底淑瑀/攝影

楊承羲說,消費,是人們最習慣,也最容易參與的方式。直走咖啡的開始,本就不是為了要營利,收費是基於讓團隊自給自足、長期發展的需求。如何達到讓消費者參與,又能平衡營運的支出?楊承羲說:「目前都沒有平衡過。」但即便已經是快到入不敷出的地步,他們仍堅持價錢要壓到最低,每杯飲料都是成本價再加上五十五元。成本的計算方式不但公開,而且就這麼大剌剌放在的網站首頁上。劉美妤說,價錢便宜,是希望能讓直走咖啡成為學生願意來的地方。
「Rules」堅持,直走的消費應生產出更多價值回到參與者身上。因此每個月有六千至一萬塊的營業額會轉入店內活動使用。不管是在大學期中考期間二十四小時開放,讓大學生們可通宵抱佛腳;或是與誠品共同舉辦講堂,探討學運對台灣的影響。楊承羲說:「我們也一直在試。」現在,則是與引進少見國外搖滾樂團CD的IMPO唱片行合作,於每週日播放一系列的音樂紀錄片。開幕還不到半年的直走咖啡,卻勇於做各種嘗試。

楊承羲為直走咖啡砸下了八十萬,他承認,現在仍是在摸索的階段。「未來怎麼樣,我們也不知道。」團隊成員劉美妤也說,「如果不是學生,也不會做這麼大膽的嘗試。」最終「Rules」希望的是,以全新型態的組織方式,讓直走咖啡成為新的據點,成就讓消費者參與的無限可能。


延伸閱讀
直走咖啡

IMPO唱片行店長大強

鹿兒屎自己幹文化 論壇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