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助理教授潘榮吉 |
此堂課的服務學習是讓學生為社區中的外籍配偶與其子女設計教案並親身實行,方向有三:兒童營會、家長成長互動、親子共讀。
在台灣,外籍配偶不太有機會講原來國家的語言,不太會被夫家接受教導原國家的相關文化,外籍子女的原生文化相對弱勢。兒童營會是兒家系學生藉由遊戲的方式帶領不同文化的孩子去學習彼此文化的語言、禮儀,讓孩子對彼此的文化有基本的認識,藉由一起學習,增進外籍子女認同自己文化。
由於潘榮吉展開服務學習行之有年,曾經與伊甸新移民成長中心還有新莊鄰近小學合作,因此有許多台灣本地家庭長期與他合作,在家長成長互動上,台灣本地家長與外籍家長認識彼此文化,讓雙方能有更進一步地了解到「文化只有差異,沒有優劣」的道理。
親子共讀方面,兒家系學生利用所學,將教學法應用,帶領孩子共讀繪本,家長陪伴孩子一起共讀,也能學到兒家系提供的教學方法。
潘榮吉意識到台灣外籍配偶比例在近十年大幅成長,兒家系的同學未來在職場上勢必會面臨到外籍配偶子女與本地學生互存的相關問題,因此藉由這門課,幫助學生對多元文化教育的認識、了解異國家庭的文化內涵,來應付未來台灣社會教育未來面臨到的變遷。
最令潘榮吉印象最深的教案是,大學生為了教導孩子東南亞地區各國的語言,親自去走訪、請教鄰近社區的異國商店老闆,而這些老闆也很樂意教導大學生說家鄉的語言。到服務時,大學生利用所學的教學法把學到的各國語言教導給外籍配偶子女們,上課一起大聲唸著東南亞地區的語言,讓孩子們覺得有趣,同時能更認同彼此的文化,而有孩子還會揪正大學生的口音,讓孩子對母語的認同更有自信,也能削弱對原生文化感到弱勢的情形。
潘榮吉透過這門課除了讓學生設計教案能力增加、專門技能提昇,由於分組進行服務學習,團隊合作、訓練、磨合下來,溝通組織能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潘榮吉說,有次在學校裡頭辦活動,有位老奶奶説她終於到了輔大裡面,潘榮吉反問奶奶輔大不遠,怎麼不進來走走?奶奶居然不知道大學能夠進來。潘榮吉意識到圍牆阻隔了社區與大學的距離,了解到和社區合作能夠拉近大學與社區的距離,最後老奶奶希望潘榮吉能多辦幾場類似活動,她也一定會帶孫子再來參加。
潘榮吉認為服務學習是很有效的教學法,透過學生的親身參與、體驗來反思自己所學。潘榮吉曾問學生是否還要繼續服務學習?學生答,有規劃服務學習在課堂中,才要繼續選潘老師的課。潘榮吉認為從這樣的回答,發現學生接受了服務學習也喜歡了服務學習。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