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9日 星期一

品牌經營 行銷稻米新趨勢

1230
主講者蔡清德和在場聽眾/記者林敬慈攝影
 【記者林敬慈/台北報導】「經營品牌不單單只是一個LOGO而已,尤其是農業在經營品牌方面,需要的是長時間且穩定的經營模式。」大橋稻米產銷專業區的行銷企劃部經理蔡清德表示,行銷農產品,經營品牌是重要的一步,農產品經營品牌最困難的地方就在於一旦失去品質,消費者對於品牌就失去信任。

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系學會「農經小村」所舉辦的系列演講中,邀請了畢業校友蔡清德演講關於「稻米產業的行銷策略」。在演講的一開始他就鼓勵在場的農經系學生,以後畢業後留在農業,為台灣農業注入一分力量。他也提到,現在在農田裡捲起褲管,教導農民土地管理的人,很多不是博士就是碩士出身,高學歷的投入,加上專業的栽培技術,以管理的角度經營,農業在台灣的發展空間很大。

蔡清德在演講中表示,今年台灣稻米的外銷量其實很大,比往年高很多,除了澳洲三年乾旱的影響外,美國、泰國稻米價位高也是主因之一,但是台灣的稻米市場只是處在「調度」功能上。台灣的稻米市場,不能單靠短時間的外銷成績,還需開拓國內的市場,塑造台灣品牌的稻米。
12302農產品的不穩定性,會造成風險的提高,蔡清德提到,品牌切割雖會使品牌成長較困難,花的時間也較久,但可以分散風險,避免一發生問題,就造成全面性的傷害,失去消費者的信任。

另外,對於現今所推行的產銷履歷,蔡清德表示,對農民而言,拿筆比拿鋤頭重,但是產銷履歷的存在,是一種對消費者的保證。從產銷履歷上可以得知農產品是來自哪裡,在何種土地上生長,消費者不僅了解農產品,也能增加一份信賴。

蔡清德也提到,農民辛苦的耕種過程部分,是消費者很難看到的,在台中的合樸農學市集,講究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的信賴,拉近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距離,因此,合樸的消費者有很高的品牌忠誠度。

演講中,台大農經系三年級的曾麗維問到,農業要如何抵抗天然災害的風險,蔡清德表示,除了現在有許多溫室、網室栽培,台灣農民還擁有一項可以克服天災的法寶,就是樂天知命的態度。農民看天吃飯,風災過後,還是拿起鋤頭、整理農田,繼續下一期的耕種。

農經系系學會長張毓真表示,「農經小村」的系列演講已經舉辦很多年了,之前也邀請了榮譽校友,前總統李登輝先生回母校演講,陸陸續續邀請許多畢業校友回來演講,希望能對農經系學生在未來發展上能有所幫助。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