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喻文/台北報導】「全球的金融危機已經漸漸證明,人只有資本主義是不夠的。」台灣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黃正忠說,現階段企業應思考,如何因應全球永續發展的課題。
黃正忠表示,擔任許多企業評估社會責任實施的工作,漸漸發現企業應該思考的課題,是「其產品與服務是否有助於因應全球永續發展的挑戰。」
台日公民社會論壇日前於政治大學舉辦,邀請到人權支持網絡代表又木京子、台灣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秘書長黃正忠,發表台日兩地的社會企業發展的情況。
又木京子說,人權支持網絡希望與世界聯結、並達到二氧化碳濃度降低,同時又能有社區營造的功能。神奈川縣是一個中度規模的便利城市,縣裡的厚木市有十七個民間團體、七個機構設施和兩家商店。人權支持網絡的工作目標,就是希望針對每個社區的需求,結合當地團體組織成互助網絡。
老人居多的社區,他們就請當地的家庭主婦代為照顧,也提供送餐、交通運輸的服務;小孩眾多的住宅,就有安親、托育的措施。近日為求教育民眾倫理消費的概念,也舉辦公平貿易的講座。
同時也有五十三個類似的非營利組織(NPO)在各地發響這個理念。又木京子說,「我們鼓勵外縣市也能照這個方式實施,所以免費提供方法教授、和兩千萬日圓的無息貸款,讓有理念從事的人在起步更加順利。」
「其實社會事業、一般企業與非營利組織都有共通點,新產業革命的特點是讓這三方都能平衡,達成三重盈餘的目標。」黃正忠說,從企業角度來看,賺錢後能思考為社會回饋;而非營利組織也能朝向企業體制化,我們不應該一直認為非營利在做善事、企業就只顧賺錢。
社會企業是處於非營利與營利間的灰色地帶,它不靠社會的同情心而活,社會企業必須靠商業與專業的企業經營掌握競爭力。使用企業的優勢,與幫助他人的精神,為社會盡一份責任。
然而現階段政府還沒有配套措施,台北大學的王教授也發表他的想法:是否能在稅制、管制面落實,鼓勵社會企業發起,也勸說企業走向社會化?黃正忠則表示,在配套措施實施之前,更要想清楚如何避免「不公平的競爭」,如一味保證社會企業發展。
黃正忠認為,有些公司的企業社會責任落實地不夠徹底,甚至有些是不樂之捐。但是他也表示,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公司,有沒有擔當去面對挑戰,並思考如何由本質改變,才會成為「三重盈餘」的企業。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