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11日 星期四

心憐心 一葉蘭努力飛越喪偶痛

【記者陳敏慧/生命力報導】面對喪偶之痛的人們,該如何幫助自己走出悲傷情緒以及替自己往後的人生做另一番的調整是非常迫切和需要的,台北市一葉蘭協會就是一個專門幫助喪偶人士走出悲傷心靈的自助式團體。

人的一生總會遇到生離死別的場合,可以迅速走出悲傷陰霾的人固然很好,但是總有人不能接受失去親友的痛苦,反而陷入深深的痛苦淵沼中。面對喪偶之痛的人們,該如何幫助自己走出悲傷情緒以及替自己往後的人生做另一番的調整是非常迫切和需要的,台北市一葉蘭協會就是一個專門幫助喪偶人士走出悲傷心靈的自助式團體。

一葉蘭協會在民國八十三年由幾位有喪偶際遇的婦女們發起,剛開始名為「一葉蘭聯誼會」。經過一年的籌備於八十四年四月三十日獲台北巿政府社會局淮予成立,定名為「台北市一葉蘭喪偶家庭成長協會」。會內成員包括理事長一位、兩名社工、數位常務理事。協會結合曾有同樣際遇的朋友,透過專業的心理輔導、法律諮商和定期舉辦專業的講座來幫助喪偶家庭走出生命之痛,建立新的人生觀。協會的經費來源多半來自會員們的贊助,少部分來自政府的補助。

一葉蘭協會的常務理事吳美雲,她的先生在民國八十一年過世。她認為,喪偶之痛一般人可能無法體會,因為就中國人的傳統而言,「死」是不能拿出來說的,許多人在遭遇喪偶之痛後,總是不能好好的將情緒宣洩出來,把悲痛深深埋藏在心底,久了以後,是容易生病的。

民國八十三年,吳美雲在報紙上看到一葉蘭協會這樣的一個團體,於是就參加了。一葉蘭協會草創時期到現在近十年的時間,會內許多大大小小的活動都可以看到吳美雲的影子。現在的她,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可以照顧家庭,外表上展現比一般人還堅強的神情。

「我覺得,加入這樣的團體很好」已逐漸走出喪偶之痛的吳美雲說。剛加入一葉蘭的成員,會有三個階段的心理成長活動。第一個階段,會讓新成員參加「生命藝術創作工作坊」的悲傷輔導支持性團體。吳美雲說,這樣的課程意義是希望成員能夠藉由繪畫的方式,將自己內心深處的憂傷由畫作宣洩出來,而這樣的悲傷輔導課程,會邀請專業的心理諮商師授課。

第二個階段則是「談心會」與「讀書會」。談心會由一葉蘭協會內的資深成員帶領著新進成員,一同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心情故事。讀書會則是閱讀協會成員所寫的文章,文章內容多為成員平時抒發心情的文章。這兩種方式,能夠讓各個成員感覺到,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自己是孤獨的,大家都有同樣的心情。藉此反而讓大家互相鼓勵,有了心靈上的支持,更快也更容易走出悲傷。

另外,一葉蘭也會定時舉辦親子戶外郊遊的活動。一葉蘭的社工說,許多喪偶家庭的子女是更需要被關注的。多數的喪偶家庭最常碰到的困難有孩子的教育問題、家中的經濟問題、女性在喪偶後的婆媳問題等。面對失去父親或是母親的孩子,更需要心態上的調整與輔導。

吳美雲表示,有許多媽媽在遭遇喪偶之後,得背負家中的經濟重擔,這費用這包括了孩子的教育費用、生活費等。她們也許沒有多餘時間照顧孩子,這有可能導致孩子的行為產生偏差。基於這樣的理由,一葉蘭選擇透過親子戶外郊遊的活動,盡量維繫喪偶家庭的親子關係。這讓孩子們瞭解,他們也可以像其他正常家庭一樣可以出外踏青。

「許多家庭在遭受喪偶後接踵而來還有家庭的經濟壓力。許多婦女失去另一半後,原本由先生擔負的家計加倍落在自己肩上。如果婦女本身是職業婦女,尚能勉強維持經濟壓力,但是多數喪偶的婦女以家庭主婦居多,她們不見得有足夠的再就業資源」吳美雲表示,協會會依照個人的需求,請社會局幫忙仲介工作機會。「我現在在警察局當秘書的工作,就是一葉蘭幫我找到的」她幸運地說。

一葉蘭協會成立至今,幫助過無數走出喪偶悲痛的人們,成員間的聚會往往是他們最感窩心的時刻。他們每個星期自發性的舉辦讀書會,無非是要鼓勵、支持大家勇敢的站起來,忘掉悲傷,重新啟動自己的新生活。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