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4月11日 星期四

暉翔慈善會 慈善放祥暉

【記者張元齡/生命力報導】「幫助人真的是最快樂的事。」暉翔慈善會創始人張玉水坐在公司一樓客廳中說到。一樓客廳的空間不大,只夠擺一張桌子、幾把椅子就僅留下一個通道,而通道底還是硬擠了一個大大的發票收集桶;暉翔慈善會就是在這樣狹小的空間中運作,邁向第三個年頭。

暉翔慈善會的會址就在專門生產行動電話模具的暉翔公司,負責人是張玉水、蘇廖珠倆夫婦,他們在這裡已經住了二十多年,由於個性十分好客,所以公司一樓經常是大門敞開地人來人往,大家都來泡茶聊天,就好像是一個「聯誼會」;兩年多前的某一天,有人提議:「何不乾脆大家一起來做善事,讓這個聯誼會變得更有意義」,而在場的人全部都附議,就這樣,暉翔慈善會便誕生了。

在慈善會成立之前,張玉水、蘇廖珠這對夫婦就已經在全台灣散佈他們的愛心,聽到哪裡有需要幫助的人,兩人便開著車子親自去探視幫忙,張玉水說,我們倆會這樣全心全力地幫助別人,全都是因為我太太也曾受過別人這樣的幫助。蘇廖珠在民國五十五年時,罹患急性腦膜炎而昏迷不醒,情況相當危急,但身邊卻沒有足夠的錢,親朋好友知道後,發動募款籌錢,一籌籌了四十幾萬,在當時實在是天大的數字,張玉水對此更是感激,而太太也在充分的照料下奇蹟似地從昏迷中甦醒、痊癒。發生這件事情,改變了張玉水夫妻倆的人生,從那時開始,他們便時時心存回饋的心來幫助別人。

暉翔慈善會成立至今兩年多,會員已從原本的一、二十人,到現在一百七十多人,每人每月繳交一百元當作會費,也作愛心基金。兩年來,透過報紙、雜誌、社會局、醫院、及鄰居會員的轉述,所幫助的個案已經有四、五十位,慈善會也不定期的捐贈醫療器材給醫院,也曾在九二一地震、納莉風災時捐款幫忙、到仁愛之家探訪,或是舉辦義賣活動籌經費。

副會長楊水池說,為了要讓更多人能夠一起來行善,慈善會準備發行雜誌,讓更多人能夠了解這個組織,也讓更多人知道社會上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等著大家伸出援手。慈善會也正在訓練一批志工人員,日後若外界需要幫忙時,可適時伸出援手。

張玉水強調:「我們慈善會不是只把錢給人家就算了事,我們是真的要幫助別人」,蘇廖珠補充說,當他們在雜誌或報紙上看到需要幫助的人時,通常都是等半年後再去看這些人的生活有沒有改善,因為通常媒體一登出來,社會上的人們總是一窩蜂地幫忙,但是隨著時間過去,這些需要幫助的人又會被遺忘,所以他們都會在之後才去。而現在也是一樣,聽到有需要幫助的人,都會實地前往探望,謹慎用錢,不會讓大家的愛心錢白白流失。

前一陣子,慈善會由會員提供消息而得知一個需要幫助的家庭。這個家庭有三個智能不足的小孩,而爸爸卻又在不久前中風,使得重擔全落到媽媽的身上。他們知道了以後,便開始幫忙申請社會補助,而在尚未領到補助之前,就由慈善會出錢供給家庭開支,照顧小孩。現在,這個家庭已經申請到社會局的補助,而在慈善會的安排之下,一個小孩已經送去專門的養護中心受妥善的照顧,慈善會並不會因為他們已獲得幫助,而失去對他們關心,至今仍舊不時前往探視他們。

行善這麼多年,張玉水覺得這是最快樂的事,蘇廖珠說做好事,也是做功德,這讓家人總是能逢凶化吉。她說,兒子在讀研究所時,有一天騎機車載女朋友,不小心被一輛砂石車撞上,但奇蹟似地兩人都只有輕微擦傷,這讓大家不得不覺得這是老天在冥冥中保佑著家人。楊水池也認為做善事所得到的是內心的喜悅,而子女也會不知不覺在耳濡目染中學習,將這樣的善行延續下去。

小小不起眼的一樓客廳中,沒有精心設計的擺設,也沒有氣派的行頭;但是牆壁上滿滿的兩年來行善的照片,卻讓這個小空間裡充滿著溫暖,也充滿著愛。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