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6日 星期三

面對災後 勇敢活出新生命

【生命力記者/張瓊方報導】 九二一大地震為台灣帶來嚴重傷害,災難搶救的工作雖然日漸結束,但整個人民心理重建的艱鉅工作才正要開始。地震不單只對於受難者產生心理衝擊,迦樂醫院精神科醫師顏永杰在「大地震後的心理重建」一文中便指出,地震的傷害對於倖存者、救難人員、罹難者家屬,以至於社會大眾,皆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衝擊,嚴重者更可能引發「重大創傷後壓力症狀群」、精神官能症、重度憂鬱或哀慟反應等精神疾病。

輔仁大學九二一心靈服務群總幹事,同時也在輔大心理復健系任教的邱英芳老師表示,在重大災變後最需注意的,便是「重大創傷後壓力症狀群」(PTSD)的發生。它的症狀常是莫名的憂鬱、創傷經驗的反覆回想、焦慮恐慌、睡眠不穩..等等,未必每個人的反應都相同,但大部分的創傷後壓力反應可經由家人與朋友的協助與關懷而恢復,若這些反應嚴重且持續一個月以上,就應該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

邱英芳老師也說明,心理復健的治療期視人而定,但大部分都需要三至六個月的時間,病症越嚴重者可能所須時間越長。但他表示,若患者本身的心理越健康,擁有的社會資源越豐富,例如親友的關懷、財產的擁有等,復健的情況將會更快更好。而在治療的過程中,則是需要注意殘留症狀的發生,例如一到災難週年,心情就不由自主的憂鬱難過等等。

心理復健的對象是廣泛且長期的。一場悲劇的發生,最痛苦的通常是心靈上的磨難,但惟有依靠正確的復健與態度,以及勇氣與有效的支持,才能走過這段艱辛的歷程,重新站起來,迎接新生命。邱英芳老師表示,不論是災民或搜救人員,就連學校老師們都應該學習關於心理復健這方面的知識,進而幫助學生面對傷痛。而心理復健的一連串過程,最主要的便是教導受創者對自己情緒的瞭解、學習面對傷痛事實,進而接受事實、重新恢復對生活的勇氣與力量。雖然這是一段艱苦的歷程,但惟有如此,我們才可以試圖從悲傷的情緒中恢復,勇敢迎向新生命。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