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11日 星期三

蕭菊貞 南部婦女角色的記錄者

【記者楊國煌/生命力報導】影片一開始,先介紹高雄縣婦幼館的志工媽媽的活動,片中婦幼館主任吳麗雪說,她想結合社區中媽媽的力量,去做社區的工作,她說「當女性決定要走出家庭時,她的力量是最大的。」高雄縣婦幼館內,有許多的志工媽媽,有多數的志工媽媽都會把所學的經驗帶回到自己的社區中,影片拍攝了一位志工媽媽許美鳳,她把在婦幼館所學的用到自己的社區服務,片中她說,「任何一個地方的資源都很豐富,只是我們遺忘了它。」

影片的另一部份是拍攝五甲社區治安死角的問題,影片中說女人的角色可以是志工,可以是環保,並且可以為社區的治安站出來,片中,拍出社區媽媽到店家去說服店家當愛心商店的挫折,反映了一個媽媽的「角色」的多元性。女性的另一個「角色」,可以像橋頭鄉婦女民主促進會的一群媽媽一樣,她們認養了一個公園,她們都開心的打掃著,她們以行動表示對社區的關懷。


影片的結尾拍攝婦幼館內「辣媽媽劇團」的排演,片中志工媽媽在劇團通過各種不同角色的扮演,希望在生活上也能以各種不同的角度面對。這部記錄片選擇以女性不同角色的扮演,來說明婦女角色的多變性。

導演蕭菊貞形容這次的片子是屬於小品,她說,「我因為之前有拍攝一些相關課題的經驗,所以在拍攝這片子時,感到得心應手。」另外,她也說在拍攝之前,她剛完成和文獻會合作有關於白色恐怖記錄片「血染的青春」。她說,在拍攝「血染的青春」時,因為是一個課題較大的拍攝項目,所以必須承受比「角色」更大的壓力,這和社區記錄片的壓力比較起來,拍攝社區記錄片算是「小品」。

拍攝這部影片最大的感想是,她覺得南部與北部的女性對於走出家庭的感想有很最大的不同,她覺得高雄的草根性較強,比較單純。她說,有許多的南部女性想走出家庭,但是因為承受的壓力比台北的女性大,所以往往遲疑不前。「我最常聽到媽媽們說一句話是,『現在你們認為我們是有所牽掛,但是當你們當人家媽媽時,你們就知道我的苦衷了。』

蕭菊貞希望她說拍攝出來的東西不只能被家庭主婦看到,更重要的是能使男性及尚未走出來的家庭主婦有所「感覺」。她說,「婦女應該走出家庭,去發覺在哪裡得到的自信是最漂亮的。」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