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30日 星期三

大學生服務社會 也可以拿學分了

【記者陳怡妏/生命力報導】大學生參與服務性社團,一直以來都是利用課餘時間,來服務社會中需要幫助的人,輔大的宗教輔導中心這學期打破傳統,將教學、研究及服務三種功能整合,推出結合社團服務與學分制度的「醒新服務課程」。

這堂課的構想,最初是由蕭慧瑛老師所提出,她在醒新社中指導學生已有七、八年的時間。此次針對學生在社團服務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及問題,提出開設課程的概念,希望藉教學來協助學生反省服務活動與社團經營之精神與理念。經過校方的同意,從這學期開始,宗輔中心開了一堂有學分的「醒新服務」課程。


參與課程策劃的郝惠娟修女表示,這個課程的目的之一是希望能提升醒新學員們的服務品質及能力,而且這堂課是有「學分」的;而同樣參與策劃的許詩莉修女則表示,這堂課是為協助同學做內心的自我成長,至於最大的目標則在於落實天主教大學「全人教育」的理念。

醒新服務課程的規劃是朝「什麼是服務?」、「為什麼要服務?」「如何去服務?」三大方向設計,內容包含了兩大部份,一是基本課程,一是個別課程。基本課程中包括了人觀、基督宗教服務觀與價值觀、服務員基本陶成、社會工作理論與技術五項;個別課程則分別針對醒新社中七個服務性小隊,開設七類服務對象課程。

此外,有一點很特別的是,這堂課的進行方式和一般的課程不同,學生不必每週坐在教室中上課,因為基本課程將以一個「兩天一夜」集中式的營會辦理,而個別課程方面則由七個小隊依其所服務的對象來設計,如勵德隊是以有偏差行為的青少年為服務對象,港安團以原住民為服務對象,愛愛隊以不幸家庭中的孩子為服務對象,樂生隊則以痲瘋病人為服務對象,敬業、愛盲、及同學會三個小隊也各有其特定的服務象。

其實「服務課程」這個觀念在國外可說是非常普遍,各大學也多開設有相關課程;在台灣,這個概念是這三、四年才開始有人提倡,而國內各大學中,僅台大及東海有相關課程的設計與實施不過這兩校目前為止,都是沒學分的,故輔大各院系今年所開有「學分」的服務課程,可說相當具有領導潮流的地位,也是未來類似課程是否該給予學分的重要參考指標。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