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7日 星期日

視障者當「張老師」 照亮心靈

王兆熙老師。
擔任視障巡迴輔導員的王兆熙老師。
吳韻恬/攝影
【記者吳韻恬/基隆報導】自己有身體上的缺陷,但是還是願意伸出手幫助別人,本身是視障還擔任視障巡迴輔導員的王兆熙老師,除了目前在基隆市成功國中任教,教導視障的小朋友之外,還到救國團基隆張老師中心上線擔任「張老師」,是基隆第一位視障的張老師,他說:「我是一位身障者,都常常感受到的是別人在幫助我,但是我也想要知道幫助人的感受是甚麼。」

王兆熙說明當初會想要去當「張老師」,主要是想要學習怎麼輔導別人,能夠對班上小朋友有幫助,「因為身障者本來不夠努力的話就會容易被社會淘汰,尤其又是視障,當然就要尋找自己有能力貢獻的事」,他接觸過各式各樣的個案,像是有離婚、分手、外遇、課業,甚至第三性的問題都會有人來尋求諮詢,在陪伴這些個案的過程中,他也自我探索,自己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了解之後,就覺得好像沒有那麼痛苦,「看過那麼多煩惱,有時候會覺得看不見似乎是還好的事,會更加珍惜身邊的人事物。」

王兆熙表示,他因為身體上的缺陷,在接受「張老師」的訓練時,當然就要花比一般人更多的心力,就要在課程訓練期間特別專心的聽老師的講解,不斷的去上課,一再不厭其煩得聽,用聽力來補足視覺的缺陷,也許對於助人是有興趣,他自信地表示,在他努力之下,兩年就考上了,有的人可能要一考再考,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這項工作的。

在輔導別人的問題時,他覺得在諮商的過程中很有趣,「張老師」的角色扮演的是陪伴不是說服、給他意見、幫他解決等,就是要用心傾聽,也許是因為眼睛的障礙反而讓他更加用心的聽人說話,其中他印象深刻的案例就是第三性的個案,因為第三性的特殊身分常常被異樣眼光對待,還有愛情方面不是很順利,可是王兆熙也只是聽他把所有平常不能對人說的心事全部說出來,讓他有個出口,如此,對於那位個案就有幫助了。甚至聽完這位個案的無奈,就覺得至少自己只是視障而已,沒有解不開的結。

王兆熙是在五歲的時候從樓梯上滑落下來,腦袋裡有出現血塊但是沒有及時發現,結果壓迫到視神經,就在七歲的時候失明了,他從記憶以來就是看不到這個世界。剛開始在很多挫折,覺得自己甚麼事比起別人多一分屏障,是後來在求學過程中對追求知識很有上進心,對於自己的缺陷他認為可以轉變成為幫助他人的經驗幫助,所以十年前他就擔任基隆市成功高中的視障巡迴輔導員了,也在九十九年度獲得基隆市資深優良教師,長期擔任春風化雨的角色,去年還教出一位視障生用原始分數考上台北市立松山高中。

自己本身有視障,還要付出心力教導學生,王兆熙說,對於和自己有同樣視障的小朋友,更有同理心,知道怎麼帶領他們學習,會注意他們的心理狀況,並一步一步耐心的輔導他們課業。他不斷的進修自己就是希望能夠幫助小朋友更多,他已經讀完特教研究所,還有平常也經常去參加研習。

王兆熙老師製作非常多的教材,都是有關數學、地理等等的點字圖像,他辦公室的書架上就擺滿了一本本他自行研究和製作的教材,數學裡許多理論都透過他的巧手,利用棉線、點字圖讓課程更容易了解。他說,就是希望小朋友透過這些教材就可以比較輕鬆了解這些領域的東西,畢竟,對他們來說這些領域都比較有困難度。

王兆熙說,張老師要經過的訓練至少要兩年,還要考試和實習種種考驗,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當「張老師」的,王兆熙擔任「張老師」一年,每周都到該機構服務一次,他表示,就是有興趣助人,從中他可以肯定自己又幫助他人,「這世界何其大,能看到的東西還有很多」,在幫忙他人理清煩惱時,自己也快速的成長了。


延伸閱讀

張老師

救國團

基隆市成功國中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