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9日 星期六

「蔗」麼厲害 製糖躍上數位典藏

【記者賴佑維/雲林報導】糖業是日據時期台灣重要經濟命脈,佔了日據時期台灣出口大宗,但是隨著經濟型態的轉變,糖業目前已經是夕陽產業,許多文物都面臨消失的危機,將其數位典藏是必要且急迫的工作,虎尾科技大學教授廖敦如表示,這些東西都快消失了,再不保存就來不及了。

糖業文化數位典藏計畫目前以照片為主,照片分為建物履歷表和老照片。例如員工宿舍、工廠、堆肥場及五分車等,員工宿舍除了照片外,也有詳細的介紹,透過這些照片,現今的人們可以知道當時糖廠內部員工的福利良好,糖廠內部附設許多基本民生所需的建築以及設備,糖廠員工看病、理髮,甚至小孩教育都可以在糖廠內解決。

當年日本人的細心幫了廖敦如很大的忙,例如日本對糖廠每棟建築物都有履歷表及完整平面圖。透過履歷表,人們可以得知建築物的長寬高等基本資料,這對於3D復原作業也有很大的幫助。除了建築物外,廖敦如也對於當時的製糖用具進行3D數位典藏,但也遇到了困難,「越大型的物件越難3D數位化」因為需要用相機三百六十度拍攝,稍微大型的製糖用具就需要更多的人手幫忙。

廖敦如剛到虎科大時,在學校隔壁的台糖引起了她的興趣,讓廖敦如有了著手糖業文化數位典藏計畫的念頭。廖敦如表示,因為想說自己家鄉的故事,讓更多人知道原來以前糖業是這樣子的。才有想將它保存下來。

糖業曾經在台灣五十到六十年代都是外銷品第一名,最高時曾佔全部外匯收入的百分之七十四。另外為了載運甘蔗所使用的五分車也是中南部重要的交通工具,但是隨著台灣從農業社會轉型成工業社會,糖業也逐漸沒落,五分車也因為速度過慢而被淘汰。廖敦如教授認為,轉型不可避免,但是人們要記得這段歷史,因此文物保存格外重要,此時數位典藏的價值就出現了。

「但是數位典藏是死的」廖敦如認為數位典藏也需要配合數位學習,才能使人們有興趣去瞭解,運用動畫以及遊戲的方式才是最有效的,廖敦如舉例說,同樣的一件事情,單純照片播放和有卡通人物介紹,哪個你會比較感興趣?廖敦如希望能讓數位典藏變成會說話的故事,如此才能發揮出它的價值。


廖敦如/提供



延伸閱讀

再現糖業風華-糖業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大台灣百科全書-糖業

台灣糖業博物館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