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

魚飲食創造健康永續社會

【記者歐靖雯/台北報導】現代人追求健康,對飲食有各方面的要求,在追求健康飲食的過程中,不少人都會發現魚肉是擁用比較多營養的肉類。而魚飲食文化社會企業的創始者李嘉亮,發現到在講求健飲食中,原來還可以透過這樣的魚飲食,對社會作出貢獻;因此成立魚飲食文化社會企業,除了將健康的魚肉供給社會大眾外,還積極的推動魚類生態永續發展以及擴展台灣本地漁產的市場。

稱為台灣魚達人的李嘉亮,曾經擔任《釣魚人》雜誌總監,釣魚經驗超過四十年,他不但著眼於美味的魚料理,還有一顆急著想要搶救台灣魚類生態的心。他對於魚類生態的熱誠,感動了任教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系的黃天佑,讓他們一起創辦了「魚飲食文化社會企業」。
黃天佑一直追求健康的飲食以及支持對社會與環境有貢獻的事業,當他讀了李嘉亮的《台灣魚達人的海鮮第一堂課》後,深深被李嘉亮的理念所啟發與感動,黃天佑說︰「我從來沒有讀過那麼容易懂的健康飲食的書,而且感覺我可以用我的專長幫助他,一起去回饋社會與環境。」於是黃天佑主動去聯絡李嘉亮,提出利用網路為他宣傳魚飲食的文化。

「我們想要成立一個魚飲食文化的社會企業,一個公司可以履行社會企業責任,而且能夠推動社會轉型。」黃天佑說;因此他們成立了「魚飲食文化社會企業」,為消費者提供健康的小型野生魚肉,例如竹筴魚、鯖魚等,利用熟成的方式為消費者加工;另外,他們跟在地漁村合作,直接與漁民購買魚獲,以對分的方式將盈利分予漁民,以提高漁民的收入,避免被購買商剝削。

李嘉亮表示其實小型野生魚類是魚類裡面比較健康的,這些小型魚類含有較多的OMEGA3(奧米加-三脂肪酸),大型魚類的OMEGA3中有一部分是來自吃了小型魚。他說︰「可是小型野生魚是屬於紅肉魚,對於台灣大部分的民眾來說比較難處理,不會煮的會覺得很難吃,這部分需要我們很大力的推廣。」

「因為我們賣的是經過調味的冷凍魚,很多台灣民眾都沒辦法接受,覺得不新鮮,小型野生魚類體內的OMEGA3很容易氧化,必須在捕獲的時候快速的處理和調味,再用真空包裝,才可以保持它們的鮮味與營養,其實冷凍魚只要經過適當的調味與正確的烹飪,跟新鮮魚差不多。」李嘉亮說。

在經營「魚飲食文化社會企業」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難。黃天佑表示,台灣吃本地魚產的市場很小,現在市場上賣的大部分是來自大陸和印尼的魚獲,而這兩個地方的魚獲都比台灣本地的來得多,價錢也相對比較便宜,「這是很難突破的點,我們的小型野生魚是用手釣的,產量當然比他們用大型魚網捕撈的來得少;而且我們賣的主要是紅肉魚,在台灣市場並不大,需要很大力的推廣。」

同時,「魚飲食文化社會企業」得到了教育部的補助,資助他們教導剛畢業的學生創業及就業。現在,「魚飲食文化社會企業」裡共有三位青年負責網路行銷的部分。黃天佑說︰「我們把計劃都做好了,讓他們去實行,等他們在實行方面表現得不錯的時候,再教他們去計劃,這樣才會讓青年們知道實行是規劃的基礎。」

對於「魚飲食文化社會企業」未來的規劃,黃天佑表示,企業現在存有一筆基金,是為將來成立一個專為生態永續發展的非政府組織(NGO),他說︰「NGO和社企是相輔相成的,社企需要NGO的支持,而NGO需要社企的資金,因此我們現在有一筆基金,為未來成立NGO,期望NGO能得到除了我們之外的幫忙,而且在推動永續發展上有更大的空間。」

李嘉亮表示,希望台灣的人民都可以認識健康的魚飲食,也希望能繼續推動海洋生態的永續發展。另外,他說︰「希望可以把小型野生魚的市場擴大,讓台灣民眾可以吃到廉價的健康的魚。」黃天佑表示︰「因為自己吃得很好、很健康,所以為了推廣給台灣民眾,多辛苦都無怨無悔。」


延伸閱讀

魚飲食文化社會企業

吳恩文之快樂廚房

台灣綠色產業有限公司

0 意見:

張貼留言

Twitter Delicious Facebook Digg Stumbleupon Favorites More